第131章 (霸王票加更)(第2/4頁)

胤礽想起遠在大清的老父親,道:“皇父、皇父現在應該不會再趕我走了吧?”

這輩子的皇帝老爹還是蠻好的。

胤禔道:“他不趕你走,你也可以走。當太子有什麽好?你看你離開大清之後多快活。”

胤礽嘆氣:“快活……是很快活。我有機會一定跑路。我大概有機會?”

胤禔道:“就算還在當太子也可以跑路。大清有皇父撐著,趁著皇父能幹活,你不多往外面跑跑,以後當了皇帝,你就沒法跑了。”

胤礽使勁點頭:“這個倒是。”

兄弟倆達成一致意見,以後一定再找機會出來玩。

鄂倫岱和噶禮得知此事之後,都十分無語。

他們擔心了許久,結果大阿哥三言兩語就把這件事糊弄過去了,真是……

唉,太子殿下雖然英明,但他們怎麽覺得大阿哥才是太子殿下的克星?

“他們是彼此的克星。”曹寅說了一句大實話。

鄂倫岱和噶禮連連點頭。

但這事並沒有就此了結。

胤礽認為,大哥喝酒喝忘記了字據上的事,明顯是閑的。所以,他不顧胤禔的抗議,把胤禔拉入自己的經濟理論整理大軍中。

胤禔經過康熙的填鴨式教育,這些理論都看得懂。但看得懂不代表他愛看。

他有氣無力道:“有那麽多大臣,為什麽非要我陪著你?”

胤礽道:“現在天寒地凍,別亂跑。我們草藥有限,得了風寒怎麽辦?乖乖待在家裏幫我。”

胤禔道:“待在家裏也不用我陪你……哎喲,我陪,我陪,別踹了。”

胤禔乖乖拿起淩亂的手稿:“股份制?國債?有意思,但這得百姓信任國家才行。”

胤礽點頭:“國債就是用國家信用換錢。”

胤禔道:“能打勝仗,就能得到錢。不過也得把勝仗轉化成金錢才行。嘖嘖,怪不得他們的百姓狂熱地支持國家對外擴張,有利可圖啊。這個我們能學?”

胤礽道:“能學一點,不能學太多。我們的文化傳統和國外不一樣,國土面積也不一樣。先安內,再說對外的事。”

大清畢竟文化和西方大不一樣,若不帶著和善無爭的面具,很可能會被西方聯合起來群起攻之。所以還是如今的方式更適合大清。

對大清國內而言,不占領別人領土、不直接傷害對方國民的行為,也更能被士族階層接受。

中國把別的國家的人也當人,“殺俘不祥”,不管有沒有用,殺多了其他國家的人都會被彈劾的傳統挺可愛,胤礽希望能保持。

胤礽甚至懷疑,以傳統東方文化骨子裏去不掉的“仁德”二字,大清的勢力範圍內,說不定會變成西方地獄中的伊甸園。畢竟這個時代的西方普通民眾過的實在是太苦了。

“財帛動人心。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否則就會變成前明投靠我們那群商人。”胤禔心中了然,“商人重利輕義,必須提防。”

歷史太長有個“好”處,什麽事都可以從歷史書中找到“前輩”。

買辦階級和帶路黨也是。

從漢朝起,商人們為了巨額利益就充當匈奴的走狗。向匈奴販賣鹽鐵,幫匈奴打探漢軍情報。

到了明朝末期,這樣的帶路黨也很多。努爾哈赤發家靠的就是晉商。

政治投機也是投資投機的一種,商人愛搞這個沒毛病。

荷蘭現在雖然連連吃敗仗,海上馬車夫的聲勢還在。

當威廉三世成為英國國王之後,英荷名義上一體,荷蘭投資者大買英國國債,在英國投資實業,一手將並不算特別強大的英國軍隊捧起來,幫助英國一腳踏碎荷蘭馬車夫的馬車,荷蘭從此雖富不強,在世界舞台上再無聲勢。

這就是太吹捧自由經濟和商業行為的後果。

經濟手段必須以合適的思想為枷鎖,就像是駿馬必須有馬龍頭、韁繩和合格的騎手一樣。

胤礽碎碎念的時候,許多大清的大臣也聽著。

兩個少年皇子整理這麽龐大的經濟理論顯然不可能,懂經濟的大清大臣都來幫忙,不懂的也能貢獻一下翻譯或者搶了內侍添茶送水的活。

好不容易能和太子、直親王一起出使,不刷刷存在感怎麽行?

他們聽到胤礽的言論,連連點頭。

現在歐洲在全世界搶錢,大清不加入,他們富一分,就等於大清弱一分。

但若讓大清像這些人一樣瘋狂追逐金錢,即使這群大臣大部分都貪汙,心裏也覺得怪怪的。

大清的貪官也要披一層偽裝。像西方這樣肆無忌憚的表現貪欲,他們真的很不習慣。

還是太子說得對。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咱們在其他地方賺錢,也要扯虎皮做大旗,討論一個合適的理由才成。

太子果然是道德楷模!

胤禔摸摸下巴,陰笑道:“他們這麽放得開?那我們是不是也能持有其他國家的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