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3/4頁)

康熙笑得超大聲:“你真是……真是很倒黴了。好了好了,明日帶朕的旨意出發,你先歇息一日。”

侍衛笑道:“謝皇上!”

侍衛離開之後,康熙唏噓不已:“當初太子出訪時,人人都說這是苦差事,說朕派去的勛貴子弟和宗室子弟是人質。現在他們倒是不願意回來了。”

趙昌附和道:“有功勞拿,他們自然不願意回來。”

康熙嘆氣:“太子一直藏拙,這次雖然遞上來一個荒謬的折子,恐怕也藏不住了。”

趙昌道:“大臣們未必相信太子和直親王有這麽強的能耐,可能只以為廣南國太弱。”

康熙道:“安南廣南經常擾邊,兩廣總督拿他一點辦法都沒有。若廣南國弱,那歷代兩廣總督豈不都是廢物。”

這話趙昌就不敢附和了。

康熙冷哼:“能瞞多久就瞞多久吧。那些人若知太子真正能耐,恐怕就要不計代價刺殺太子。”

康熙哪不知道那群人等著太子長大,自己年老,太子和自己起沖突的時候。

他由著這些人妄想,並推波助瀾,就是麻痹這些人,讓他們等到太子羽翼豐滿,不撕破臉直接對太子動手。

雖然康熙有信心保護太子,但假如有疏漏,出現意外呢?

現在這群人雖然心裏有控制皇位繼承的想法,但還顧忌著自己與家族,不會直接謀逆。

“朕的保成真厲害。”康熙臉色陰沉了一瞬,又展顏笑道,“保清也不錯。不愧是朕的兒子。”

龍果然就要行於海,才能習得翻雲覆雨的本事。

待兩個兒子回來,他也要出海瞧瞧。

康熙閉上眼消氣了半晌,道:“傳朕的旨意,召開大朝會!”

“遵旨!”

……

幾日後,胤礽真正的家書終於到了。

這次家書,他是先交給受傷返航的海軍送往台灣,再由施瑯差人送來。

康熙看胤礽這麽大費周折,明白這大概是因為出訪使臣中沒人願意回京吧。

他的寶貝兒子總是在一些奇怪的地方特別體貼。

這次胤礽的家書是一整個小箱子,裏面有詳細標注著勢力分布的南洋地圖、這次軍事行動詳細情況、自己如何誘使阮氏水師來襲等事。

康熙臉有點黑。

這孩子,怎麽能以身犯險呢?

胤礽在家書中解釋,他不是以身犯險。若阮氏不窺伺大清,就不會派水師前來,他便可以與阮氏合作;若阮氏派水師,他就只能將其圍殲於海上,並打阮氏一個措手不及。

“安南山脈眾多,陸地行軍困難,且他們在陸上修建有高墻,從陸地攻破很難。但他們海岸線極長,重要城市都在港口,大清堅船大炮,攻破城池很容易。花費五日,實在是後黎和柬埔寨太無用,兒子又不允許大哥登陸所致。”

“大哥說,第五日若他們不能合圍,便會親自率清軍登陸。謝天謝地,他們還沒有廢物到這地步。否則大哥不聽兒子的命令登上陸地作戰,刀槍無眼,受傷了怎麽辦?”

康熙無奈地笑著搖搖頭:“朕這個大兒子啊……唉,連太子都管不住他,還有誰能管住他?”

反正朕管不住,惠妃也管不住。

“海岸線極長。”康熙又嘆了口氣。

他起身轉向身後,擡頭看著背後的世界地圖。

大清的海岸線也很長,且大部分海岸線上都是平原,無險可守。若對方有足夠的船只,跨越大洋而來,大清的國門幾乎處於全敞開狀態。

閉關鎖國,只是不允許別人船只上岸。可若對方直接強勢的打上門,大清真的能閉關鎖國嗎?

“大清鎮守邊疆,都是屯兵邊境。”康熙敲了敲世界地圖,“守這海洋邊境,也必須屯兵邊境。不,應該屯兵更遠的地方,不能讓戰火燒到本土。”

康熙拿起玉如意,細細描摹大清的海岸線。

大清現在東邊繁華城市,離海岸線都很近。若戰火直接在海岸線燃起,這些城市肯定會受損。

一個強大的國家,就應該禦敵於國門之外。

走出去!

打出去!

康熙的玉如意輕輕敲了敲南洋。

“交趾布政使司。”

“舊港宣慰司!”

……

“這裏曾經是前明的舊港宣慰司。”胤礽強硬著拉著還想去安南搞風搞雨的胤禔離開。

大清留了一艘汽船,讓陳廷敬等大臣協助北京來使處理安南和柬埔寨事宜後趕上大部隊,其余船只拔錨啟航,在蘇門答臘島的巨港停泊。

胤礽試圖用前明永樂帝時期的風光,轉移胤禔想去打仗的注意力。

胤禔穿了一個寬大的袍子遮蔽陽光。他抱著手臂道:“真他娘的熱。前明的國土這麽遠?又是永樂帝的孫子廢棄的?”

胤礽已經不再阻止胤禔說臟話。因為他發現阻止無用。

耳朵自動濾過胤禔的臟話後,胤礽道:“是永樂帝的孫子。他也是為了國計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