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第2/4頁)

“弟,下面的人都被你搞暈了。”胤禔小聲笑道,“我也差點被你搞暈了。怎麽突然開飯?”

胤礽道:“因為我聽見哥你肚子在叫。”

胤禔拍了拍肚子:“起來晚了,沒吃飯,確實餓得燒心。啊,離宮之後真好,睡到自然醒嘿嘿嘿。”

胤礽道:“哥,你還是稍稍悠著點吧。這兩年要習慣晚起了,你回宮之後被皇父發現,肯定挨揍。”

胤禔不在乎道:“我挨揍的時候多著呢,不差這一點。”

胤礽板著臉嚴肅道:“能少挨揍一次也好。”

胤禔轉移話題:“你說那安南人是不是有病,一會兒擡頭做一個怪表情。”

胤礽用眼角余光瞥了一眼阮福溱,阮福溱也正好在觀察他。

他憋笑。別說,阮福溱現在的表情讓他想到了傳統小說中的“龍傲天調色盤表情”,三分不屑三分嫉妒三分嘲笑還有一分暢想未來,扭曲極了。

胤礽以前看小說的時候就在想,許多小說在描寫男主前期吃癟之後,都會寫男主臉上出現調色盤表情,並放一句狠話。

現實中如果真的有人在那不斷表情變幻還放狠話,好像有一點點尷尬。

現在看來,嗯,是他錯怪小說作者了。

這明明是寫實啊!

“大哥,你知道安南的歷史嗎?”胤礽笑著問道。

胤禔道:“知道,不過你說。你說的比歷史書有趣,我愛聽。”

他從小聽著胤礽講的故事長大,就愛好聽胤礽講的故事。

現在胤禔已經把聽故事的愛好發展成看話本、聽評書、看戲曲,活脫脫一個紈絝子弟……不,一個閑散老大爺。

紈絝子弟才不愛好這些。

胤礽將安南的歷史徐徐道來。

安南的名字來源於唐朝的安南都護府。從秦始皇起,安南就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後世越南史學家為了給自家歷史貼金,稱越南獨立是從五代十國時吳權割據安南開始。

但實際上吳權當時割據安南,和其他節度使割據沒區別。他很快被殺,兒子也沒能繼承他的位置,割據政權立刻被其他軍閥奪權。

安南獨立,是從宋朝開始,在明宣德時徹底獨立。

宋朝太弱,放棄了對安南的控制;明朝永樂帝時期,將安南納入版圖,立交趾布政使司。

直到永樂帝朱棣的孫子,宣德帝聽了內閣大學士楊士奇等人的建議,撤掉了交趾布政使四,冊封叛將黎氏為安南國王,安南才徹底獨立出去。

歷史中許多青史留名的“大賢臣”都對國土問題不敏感,腦袋裏只有黨爭,為了黨爭經常踐踏國家利益。

比如“千古完人”司馬光,新黨贊同的他都無腦廢除,新黨好不容易打贏了西夏,收復了安疆、葭蘆、浮圖、米脂四寨,他都因為這是新黨打的,立刻將四寨雙手送給西夏,並進貢歲幣,搞得打了敗仗的西夏都有點懵。

晚清打敗了法國,還給法國賠款這種匪夷所思之事,在北宋時,司馬光就做過了。什麽叫有史以來,自古如此的文明古國啊(戰術後仰.jpg)。

楊士奇也是如此。

宣德帝時期,武將勛貴勢力還很強。為了打壓武將勛貴,楊士奇等人罷所有用兵,將明軍召還,將安南一大片領土送給叛將黎氏。

“放棄安南給前明帶來了巨大而長遠的負面影響。”胤礽嘆氣道,“前明在南洋的國際聲望遭到極大打擊,南洋再不認前明這個宗主國。之後前明邊境紛爭不斷,誰都敢大著膽子咬前明一口。”

南國犯邊、海盜掠奪……宣德帝聽從了楊士奇等人“罷兵養民”的建議放棄了安南,卻未料到放棄安南就放棄了整個南洋,南邊從此兵災不斷,給前明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國際關系中,有些事可以忍,但關鍵問題上絕對不能退讓。你退讓,其他國家就會變成嗅到了血腥味的鬣狗。

胤禔跟著嘆氣:“洪武帝和永樂帝這麽厲害的人物,怎麽有這麽蠢的後人?罷了,他後人不蠢,也輪不到咱們家當皇帝。”

胤礽道:“朱棣的孫子,這都第四代帝王了,有點失誤正常。正常王朝從這時候開始就該走下坡路,他除了安南這件事上做錯了,其他還好。”

胤禔道:“大清從入關後開始算,嗯,第四代帝王就是你的孫子?從你孫子起由盛轉衰,曾孫開始成廢物?”

胤礽訕訕道:“……別拿我打比方啊。好吧,確實如此。”

大清入關後第四代帝王是乾隆,第五代帝王是嘉慶,確實符合這個規律。

胤禔開玩笑道:“還好以後不成器的大清帝王是你子孫,後世人嘲笑不肖子孫也只會嘲笑你,哈哈哈。”

胤礽磨牙:“你信不信我給後人留下一道遺旨,等大清要亡國了,就找你的子孫禪位?”

胤禔差點噎住:“弟,何至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