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第3/4頁)

胤祉低情商道:“太子哥哥當了皇帝之後就好了呀。”

胤禔白了胤祉一眼:“他當了皇帝也哪都去不了。以他的性格,肯定天天埋頭政務,比汗阿瑪還過分。”

胤祉想想自家太子哥哥那悲天憫人的性格,深深嘆了口氣:“是啊。對了,大哥,太子哥哥為什麽在這裏跟變了個人似的,好陌生啊。”

胤祉扯了扯自己的面皮:“太子哥哥笑得好難看,就像帶著一張面具。”

“他老說要在外人面前給汗阿瑪面子,所以自己總會裝出個汗阿瑪想要的完美太子模樣。”胤禔翻白眼,“我才不慣著汗阿瑪,裝來裝去有什麽意思?”

胤祉猶豫道:“可是如果太不給汗阿瑪面子,汗阿瑪會生氣。汗阿瑪生氣,太子哥哥也會遭殃。”

他們倒是一躲了之,一直跟在汗阿瑪身邊的太子怎麽辦?

胤禔愣住。

半晌,他煩惱的揉搓了一下頭發:“好吧,你說得對。”

兄弟倆打了一會兒牌,在胤礽身邊各自睡下。

第二日,康熙得知了這兩兄弟的聊天內容,胤礽也知道了。

康熙笑話胤礽,哥哥弟弟都在擔心他。

康熙真是又好氣又好笑:“當太子是很痛苦的事嗎?真是小孩子,一點都不知道太子的好。對不對,保成?”

胤礽打著哈欠道:“兒子也不知道太子有多好。”

不過大哥現在真清醒啊。可不是嗎?學的本事太多,如果用不上的話就會很不甘很痛苦。

汗阿瑪試圖把所有皇子都培養成能獨當一面的“儲君”,這不是人人都想爭奪儲君之位了?

要改變這一切,得給兄弟們找些能施展抱負的、比當太子更有意義和成就感的事。

康熙:“……”拳頭硬了。

胤礽趕緊離遠了一點:“汗阿瑪,說歸說,別動手。”

“過來。”康熙咬牙切齒。

胤礽探頭探腦:“別動手。”

康熙捏拳頭:“再不過來,朕就動手了!”

胤礽湊上去,給康熙捏肩膀:“汗阿瑪消氣,消氣,什麽事?”

康熙享受了一會兒兒子的殷勤,才道:“漠西蒙古來人了。”

胤礽挑眉:“來的真晚。”

康熙道:“他們說被噶爾丹阻攔了道路。”

胤礽道:“準噶爾的人都不老實,不只是噶爾丹,噶爾丹的侄子將來肯定也會反。”

康熙疑惑:“你怎麽知道?”

胤礽更疑惑:“這不是汗阿瑪抱怨過的嗎?”

康熙仔細想想,不記得自己抱怨過沒有。

他理直氣壯到:“朕每日抱怨的事那麽多,哪全記得。不過準噶爾確實都不老實,得把他們完全打服,否則還會再生事端。”

胤礽對康熙的戰略眼光很佩服。

確實如康熙所言,噶爾丹死後,和噶爾丹敵對的侄子在準噶爾恢復實力之後,再次與大清敵對。

四弟弟的戰略眼光和他的視力一樣都很弱,敗得一塌糊塗;乾隆雖然諸多不好,打仗時戰略眼光是真的好。

胤礽想,如果四弟弟還能把弘歷這個兒子生出來,把弘歷丟到海外去打仗其實很不錯。

康熙已經意識到了準噶爾的野心,不是一個兩個首領,而是整個貴族階層的野心。而且他們已經和沙俄走的太近,融合太深,完全成為沙俄的排頭兵。

所以康熙親征的時候,是想一舉打到準噶爾本部,把準噶爾直接打服氣。

但八旗那避戰的老毛病又來了。

裕親王能贏的前提下要和什麽談?

因為裕親王福全雖然名義上是總領帥,其實八旗軍隊各自有自己的“主子”。當這群“主子”聯合起來和他建議,他必須聽從。

若現在就把噶爾丹一鼓作氣剿滅了,八旗軍隊去哪繼續吃餉?

他們能把三藩之亂拖好幾年,恨上趙良棟這個迅速結束三藩之亂的漢將。遠征準噶爾,他們也會故技重施,拖延戰局,多吃糧餉。

康熙也意識到這一點,才會親征。但無奈的是,他在能迅速結束戰局的時候生病返程,沒能如願壓制住八旗軍隊,導致戰局失利。

錯過了一鼓作氣的機會,噶爾丹和大清打起了遊擊,準噶爾本部也成功遷徙逃脫。康熙精力了二征三征才解決了噶爾丹,且已經沒有能力去追擊準噶爾本部。

贏了,又沒完全贏。

三征準噶爾,把康熙的年輕銳氣都打沒了。之後康熙的政策趨於保守,也錯過了改編八旗軍隊的機會。

“汗阿瑪,若要攻打準噶爾,我們需要有一支只忠於汗阿瑪的軍隊。”胤礽建議,“否則兒子擔心,他們會在快要獲勝的時候,故意把噶爾丹放跑。”

康熙眼皮子跳了跳:“這麽大膽?”

胤礽道:“他們已經知道汗阿瑪的底線,即使他們造成了巨大戰略失誤,也不過是削爵降職,削掉的爵位還是會給其他子嗣繼承,這懲罰不痛不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