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第3/6頁)

文武其他課程也一樣。除了自己的必修課之外,學生們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修課,考試通過之後就有選修學分。

學校畢業和科舉會試不同,不是以一次考試定生死,而是按照漢人書院的培養方針,每個月、每學期、每學年都有考試,分不同的學分。湊齊了學分後,再通過畢業考試才算畢業。根據學分和畢業考試成績的權重加成綜合得分,給學生們評等級授官。

顯然,胤礽要把八旗子弟傳統的“拜唐阿歷升”制度化。

所謂“拜唐阿歷升”,和以往朝廷的蔭蔽晉升、察舉制差不多。

“拜唐阿”是滿文音譯,意思就是人才。

滿蒙八旗子弟年滿十八之後,就要將名字登記在冊,成為“拜唐阿”。根據推舉和考核,給其中優秀者分配官職,最優秀者直接入宮成為臣仆。五年期滿之後,表現優秀者就能直接授官。

歷朝歷代都有這種給勛貴和世族子弟的特殊晉升渠道,清朝把勛貴世族放寬到整個滿蒙八旗,反倒是擴充了這個特殊晉升渠道。

只是推舉制永遠都有一個弊端,那便是依靠“人”,有人脈者得官。

把推舉改成另一種考核,對八旗子弟而言更公平一些。

鄂倫岱和納蘭性德都屬於“家中有人朝中有人”的八旗子弟,但他們都認為這個制度更好。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的家族長盛不衰,也不能保證推舉和考核的人是不是自己這一方的政敵,顯然考試會稍稍公平一些。只要肯學,他們的子嗣就算暫時落魄了,也能依靠自身努力重新輝煌。

而且這些東西非常實用,只要想為官為將,遲早會學習這些東西。

兩人接受的精英教育,就有這些。自己到處找先生,不如讓皇帝把人才集中起來統一教學。

“好!”鄂倫岱猛地一拍大腿,“這才是咱們八旗子弟該學的東西!”

納蘭性德眼眸微閃,雖不認為官學就完美無缺,也不得不承認,八旗子弟大多心浮氣躁,學這些實用的東西更有用些。

“八旗子弟並非這一條晉升途徑。”閉眼眯了一會兒的胤礽養足了精神,睜開眼睛道,“科舉仍舊為八旗子弟展開。如果有想一鳴驚人的八旗子弟,可以官學、文舉、武舉三榜魁首。”

納蘭性德頭皮一麻,呼吸一致,竟忍不住熱血上湧,心跳加速。

他扶了一下腰間的佩刀,讓自己稍稍冷靜了一點:“已經為官的子弟也能入學嗎?”

鄂倫岱瞥了納蘭性德一眼,心裏笑罵道,沒想到納蘭性德居然有如此野心。

不過納蘭性德也有與野心匹配的才華。

那我呢?鄂倫岱拳頭握緊,居然自母親去世之後,心頭熱血第一次有重燃的跡象。

三榜魁首他肯定做不到,那三榜或者兩榜登科呢?

如果他把手頭的武藝撿起來,武舉登科或許不難?

鄂倫岱眨了眨眼,松開拳頭,恢復了平常不羈的笑容:“要讓皇上改官學內容,肯定很難。”

胤礽道:“所以我們要在汗阿瑪推行官學之前,先請奏建立官學,把官學的主動權抓在手中。朝中能教導經史子集的官員大多是漢臣。雖然很不想承認,但滿人底蘊比漢人淺薄太多,朝中好用的滿臣都捉襟見肘,不可能有厲害的滿臣給你們授課。”

胤禔趕緊補充:“你們想官學裏的老師全是搖頭晃腦的迂腐文人?”

鄂倫岱想了想,打了個寒顫:“絕對不行!”

納蘭性德扶額嘆氣。

他的許多好友都是康熙禦用文人,或者說康熙就是用他來管理和監視那群禦用文人。他對那群文人很有好感,但真不認為這些文人能教好滿蒙八旗子弟。

很大可能是老師不盡心教,學生該玩的繼續玩,這官學就荒廢了。

“要和皇上博弈啊。”鄂倫岱摸了摸下巴亂糟糟的胡茬,“刺激!”

納蘭性德白了鄂倫岱一眼。他就知道這家夥狗嘴裏吐不出象牙。

“若將此事寫成奏折,給皇上細細說明,皇上或許會考慮我們的意見,不需要用這麽激烈的方式。”納蘭性德提議。

胤礽和胤禔異口同聲道:“那多沒意思?”

鄂倫岱瞬間明白這兩個小孩心中所想,點頭如猛雞啄米:“沒錯!那多沒意思!”

一大兩小交換了一個心有靈犀的眼神,那一刻,他們仿佛是知己。

納蘭性德不動神色斜跨一步,用自己的身體擋住了一大兩小的視線交流:“若皇上知道這主意是太子和大阿哥所出,可能會生氣。”

胤禔不在乎地擺擺手:“等回宮,你們上奏後,我和弟弟往慈寧宮一跑,我就不信汗阿瑪逮得住我們。太皇太後肯定也支持我們。她一直不耐煩漢人那些事。”

康熙怒氣沖沖大步走來:“不用回宮,朕現在就揍死你們倆個不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