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第2/3頁)

“對不起,我能力不夠,救不了所有人。”胤礽一邊護著馬佳氏,一邊摸了摸長生的臉,“我救不了額娘,救不了胞兄,也救不了長生。”

似乎是因為長久生病,讓長生的智力受到了影響。他傻乎乎的,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

但胤礽觸碰他的時候,他本能的喜歡胤礽溫暖的手,笑著蹭了蹭胤礽的手,張嘴“呀呀”了幾聲。

還未滿兩周歲的長生發育遲緩,居然連話都不會說。

康熙的憤怒被胤礽打斷。他看到胤礽和長生互動的那一幕,心中憤怒終於轉變成了悲傷。

悲傷又變成了更深的憤怒。

胤礽病好之後,“終於”能背下一些順治在夢中告訴他的話。

女真族的詛咒,是因為被多爾袞打斷的大清與華夏大地的龍脈融合,而不得不背負的詛咒。

康熙終於下定決心,即使掀翻所有祖制,也要斬斷這直接朝著他子嗣來的詛咒。

胤礽的胡編不是亂編。當年清軍入關時,的確沒強制要求剃頭,只說“剃武不剃文,剃兵不剃民。”。

但明朝降臣被謾罵後主動剃頭主動上書,“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政策定下。

胤礽對康熙說,順治當年心裏很憋屈。

順治定下兩個政策,第一個是“不強制推行剃發令”,第二個是“勿殺無辜,勿掠財富,勿焚廬舍”,屁用都沒有。

這兩條規矩完成,清朝入關便可很快融入炎黃大地龍脈——炎黃大地王朝輪換,只要能給他們安穩的生活,絕大部分民眾並不在乎新王朝是誰當皇帝。

可多爾袞三兄弟連皇太極都不尊敬,多鐸甚至在皇太極壽辰上送給皇太極一匹跛腳馬,他們能聽順治的話才有鬼。

更何況順治是自幼修習漢學,和最愛殺文人的努爾哈赤一樣不喜學問的多爾袞三兄弟,對順治那滿口的仁義道德更是嗤之以鼻。

他們腦子裏根本沒有長治久安這根弦,心裏認為入關也就是多了作威作福的地方。

多爾袞三兄弟接連死了。可惡果已經造成,順治可能是沒魄力改變已經被定下的格局,也可能是還沒來得及改變便患了天花去世,這滿漢隔閡、八旗無法安置的難題,傳到了康熙這一代。

胤礽雖然是一只鹹魚小奶貓,但也試圖為這個時代做一點點微小的事。

所以在胤礽的“夢”中,順治變成了好不容易穩定局面、正準備施展雄才大略,“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之人。

胤礽說,順治希望康熙能完成他未完成的事,完全融合炎黃大地的龍脈。否則,清朝將和元朝一樣,不過百余年壽命。

或許“海清河晏的未來”不足以讓康熙下定決心,但這源自“龍脈未融合”的詛咒,足以讓現在還很年輕、心中也充滿雄心壯志的康熙下定決心。

說白了,滿族不過皇太極時才建立,滿族的建立就是為了愛新覺羅打天下而服務,而不是愛新覺羅為了這個剛“出生不久”的滿族服務。

天聰九年才統一族名為“滿洲”,距今不過四十二年。別說愛新覺羅,其他滿族人對“滿洲”這個民族,認同感也還不深,正是將“滿洲人”改為“大清子民”的好時機。

愛新覺羅是皇帝,是天下主,是這炎黃大地新建立的王朝“大清”的主人。

滿也好,漢也好,蒙也好,其他民族也好,不過是大清的子民,不過是愛新覺羅的臣民。

在愛新覺羅眼中,他們本該一樣的地位低微。而不是像現在這樣,老蒙族想要滿蒙聯姻出蒙古血脈的皇子,老女真族天天想維護他們旗主的利益分皇帝的權。

康熙熟讀史書,很崇拜明太、祖。

胤礽便說,順治崇拜明太、祖——正好順治也拜祭過明太、祖。

順治說,這天下,乞丐當得,我愛新覺羅便是從野人雇傭兵出身,又怎麽當不得?

順治說,不攀附女真王族那個顯赫祖宗,愛新覺羅是大清皇帝,已經是既定事實!

胤礽結結巴巴說出豪情壯志的話,以為自己會被拆穿。

可小孩子不會說謊;

胤礽所說的話正好搔在康熙的癢處;

康熙希望自己的汗阿瑪是一個擁有雄才大略、但時命不齊的悲情英雄,而不是一個為了女人要死要活的“情聖”;

三點合一,康熙對胤礽的話深信不疑。

現在看到自己曾經寵過的女人悲傷欲絕的模樣,看到自己兩個可愛的孩子那孱弱的身體,康熙心中最後一點關於改革滿族和八旗的猶豫消失。

“回去吧。朕會讓禦醫一直守著他。”康熙道。

馬佳氏在聽到太子說“對不起”的時候清醒過來。

她清醒過來之後沒有害怕,只是哭得不能自已。

她知道長生沒救了,真的沒救了;她沒有遷怒胤礽,卻有些遷怒康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