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告別(第2/3頁)

退休後的二十多年裏,二老主要的心血都放在了著書立說與翻譯專業書籍上,他們筆耕不輟,合作了一本學術著作,翻譯了若幹書稿。

父親最後一本翻譯書稿還剩下有五分之一的內容,這些都是非常專業的內容,遠夏和郁行一都無能為力,所以只能將書稿送到父親指定的中科院研究員手裏,讓他幫忙繼續完成後面的文稿。

至於父親的收藏,以書為主,這些書整理出來,他們基本都用不上,因為父母研究的領域對他們來說太過陌生,姐弟商量過後,決定捐贈給父親的母校南京大學。

收藏中還有一些書畫作品,沒有多少名家的,主要是一些同學朋友同事們的怡情之作,紀念價值大於藝術價值。

郁知文只留了一兩張,大部分都給了郁行一和遠夏,她認為放他們那兒比自己保存會更好。

老兩口一生拿到了不少榮譽,有許多榮譽證書和好幾枚獎章,這些證書和獎章分別給了木拉提、索娜爾和文博,留給三個孩子做紀念,也讓他們知道,(外)祖父母曾經是多麽偉大的人。

組織上分給二老的老公寓,也按照父親的遺願,歸還給了組織,給年輕的研究員們做宿舍。

郁行一給父母買的那套房子,由郁知文夫婦居住。

處理好北京的一切,他們才回到越城。

文博收到爺爺留給他的證書和獎章,默默垂淚了好久。

12月份,行遠收到通知,去北京參加中國工業大獎頒獎儀式。遠夏已經得知了最終結果,獲得了中國工業大獎表彰獎,不是真正的工業大獎。

倪寬代行遠出席頒獎儀式,領取了這個表彰獎。

今年行業回暖,行遠的營業額終於止住了下滑的趨勢,實現了正增長,漲幅比上一年增加了3.5%,總營業額達到了448億人民幣。

其中海外營業額為203億人民幣,比上年增加了10.6%。

國內的營業額也比上年略有上漲,總算不再縮減。

雖然讓大家能夠略松一口氣,但公司也並不輕松,因為收支幾乎持平,利潤極薄,完全沒有余力再幹點別的。員工們的福利也沒法改善,年終獎比上一年也沒多多少。

遠夏在年終尾牙宴上致辭,給大家鼓勁,再支撐一年,就能見到曙光了。

員工們都認為遠夏是在安慰大家,給大家打氣,因為去年他就說過差不多的話。

不過不管怎麽樣,今年總算是比去年成績好點兒,公司也不裁員,日子也還是過得下去。

今年過年,遠夏和郁行一還是去北京過年的,這是父親去世的頭一年,按照越城當地習俗,年三十是要去墳前祭掃的,引他回家過年。

年後開工,行遠銷售部的員工發現果然如遠夏說的那樣,訂單比上一年有了明顯的增加,而且很多都是老客戶換新機,看來行業最低點已經過去,即將迎來新的波峰。

公司上下都開始忙碌起來,業務部、車間,甚至包括研發部受到了振奮。

第一季度比上年同比增長了14%,並且這個增幅還在增加中。

廣交會結束之後,第三屆越城國際工程機械展如期舉行,這次的參展商達到了1500多家,采購商也比上年增加5萬人次,成交額超過了300億人民幣,光行遠在展會上的成交額就超過了40億。

崔平生別提多欣慰了,越城工程機械展越辦越成功,他這個創始人當然要高興。

行遠上半年的營業額增長幅度已經超過了去年同期的30%,漲勢喜人。

公司上下都知道,這是行業行情正在快速復蘇,再也不用擔心缺錢了。

公司也加大了盾構機的研發力度,大量撥款,增加研發人員,爭取明年能夠讓產品落地。

此外公司其他款產品都在注重智能開發,爭取早日實現全線產品數字化。

今年夏天對冬至來說有點煎熬,六月上旬,高考就結束了。沒等成績出來,就趕緊跑到越城來了,他怕見到父母充滿憂慮的眼神。

大伯和大姑都特別開明,他們覺得讀什麽大學都可以,學校不是一切,學力才是。

冬至在越城待了半個月,獨自去周邊城市旅遊,去參觀了不少地方,直到高考成績出來才回到越城,似乎並不擔心他的成績。

分數還是他媽幫他查的,考了575分,全省排名前2788,超過一本線55分。

冬至聽完之後,先是高興了一陣,然後上網查資料,看看北京和天津的大學錄取分數線,一查心哇涼哇涼的,想去的那個都上不去。

文博在一旁幫他查,說:“冬至哥,來越城師大吧。去年在廣東的錄取分數線是535分,排名8000多就能上。師大也是211,名氣還可以,將來考北京的研究生應該比較容易。”

遠秋也說:“小博說得沒錯,冬至來越城上大學吧。平時還可以住在大伯或者大姑家裏,想吃什麽大姑都能給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