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慕尼黑(第2/2頁)

郁行一笑笑:“能看多少算多少。”

第二天展會開幕,遠夏和郁行一也不等看自家公司的情況,進去沒多久,就開始去參觀別家產品了。

這次他們過來參展,抱著重在參與的心態,他們這是第一次走出國門,是個純粹的新手。

遠夏雖然對自家的產品有信心,但別人沒有啊,這些年中國產品在國際上的名聲,就跟早些年德國產品在英國的名聲一樣,就是低劣的山寨貨。

要扭轉這個局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遠夏早就做好了心理準備。

遠夏陪著郁行一轉了轉,然後對郁行一說:“行一,你自己逛吧,我回去換個人來看。”

遠夏準備換個工程師去參觀,這也是他安排工程師來當銷售的原因之一,如果賣不出去貨,也能參觀一下同行的產品,多少也能有點收獲,不浪費機票錢。

回去之後,發現他們的展位並不冷清,居然有客戶在參觀產品,看長相,像是個南歐人。

遠夏過去看了一下,對方是在參觀他們去年推出來的塔吊機,這款塔吊機他們只帶了兩三個基礎節過來,主要是為了展示塔吊內部的攀爬結構。

陶陽正和一個姓胡的工程師在接待客人,這兩個人平時很少說英語,不太熟練,說得磕磕碰碰的,還滿臉通紅。

遠夏過來,直接接過了他倆的工作,給客戶解說了起來。

陶陽和胡工長籲了一口氣,看著老板操著不太標準卻十分流利的英語跟對方解釋著,那氣場,那自信,簡直令他們感到汗顏。

這個客戶是個意大利人,遠夏猜到對方應該也跟他們一樣是參展商,但並沒有表示出不耐煩。

這個結構他在國內已經申請了專利,並且已經找代理公司在其他國家也申請了專利,尤其是美日歐等國,只要有人敢抄,就等著打官司吧。

等這個意大利客戶走了之後,遠夏對工程師說:“我在這裏就好,胡工你和張工去參觀一下吧,看看別家的跟我們的有什麽不一樣。”

“好!”胡工和張工高興地走了。

遠夏和陶陽留在展位上,等著接待客戶。

陶陽說:“遠總,您平時也不怎麽用英語,怎麽就說得這麽流利呢?”

遠夏說:“平時沒事就多練。我剛開始的時候也磕磕碰碰的,不過基本單詞能表達出來,就能跟人交流了。就好比有外國人來中國,剛開始不也是一個字一個字蹦,時間長了,就流利了。主要是敢說。”

陶陽認真點頭:“我明白了。”

他們這個塔吊內部的結構設計是潭門這次參展的一大亮點,很多人都來看過,還有不少參展商對他們家臂架泵車的價格比較感興趣,因為比歐美國家的要便宜很多,但始終沒人下單。

郁行一跟遠夏開玩笑:“別到時候不會連路費都賺不回來吧。”

遠夏說:“那也沒關系,就當是花錢旅遊來了,況且咱也不算白來,多少都有收獲吧。”

郁行一點頭:“說的也是。”

直到展會的第四天,來了個沙特建築商,聽他的翻譯解釋,好像還是個什麽王爺。

遠夏也不驚訝,沙特國王能娶四個老婆,可能會生無數個兒子,國王的兄弟自然也多,能成為建築商也不奇怪,至少還算個比較有上進心的,還知道找點事做,並沒有完全躺平了等著從土裏長錢出來。

這個建築商對行遠的塔吊機很有興趣,問了不少問題後,最後一口氣下了十台塔吊機的單,而且還都是大機器,一台價格十多萬美金,這一下就是一百多萬美金。

買完塔吊機,他又買了三台臂架泵車。行遠的臂架泵車在亞洲範圍內獨步天下,在全世界範圍內也是接近頂尖水平的,而且價格要比外國品牌便宜了三分之一的價格。

他買的是最新款的臂架泵車,價格可不便宜,三台總價值也超過了一百萬美金。

簽完單,遠夏朝郁行一得意地笑:“看到沒有?一單就賺回來了成本。”

郁行一也忍不住笑出聲:“你太厲害了!”

遠夏笑眯眯地說:“厲害的是你們,都是你們設計的。”

最後幾天又接了幾個單,賣出了一些挖掘機、水泥泵車、塔吊機,都是來自印度、馬來西亞、泰國這樣的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采購商,主要還是因為他們的價格便宜。

七天參展時間結束後,遠夏安排陶陽帶著技術工人負責撤展裝車,給幾名工程師放了一兩天假,在德國買點紀念品,他和郁行一先回國了。

郁行一還要給學生上課,來的這一個多禮拜,課讓他的研究生代上。盡管很多教授自己都不給本科生上課了,學校安排的課都讓研究生代上,但郁行一還是盡量自己上課。

雖然有個觀點認為這樣是給研究生提供賺錢的機會,郁行一寧願從課題方面給自己的研究生找賺錢的機會,也不願意讓他們代自己上課,這是為人師表最基本的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