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招聘(第2/2頁)

因為南方談話之後,中國經濟會迎來一個發展的黃金期,國家GDP增幅能達到14%,經濟騰飛,勢必會帶來物價飛漲,囤積一些原材料,就是節約成本。

今年廣交會上,電動縫紉機銷量也十分可觀,賣出去了將近兩千台。經濟在持續兩三年的低迷之後,終於迎來了井噴期,民營企業又煥發出了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遠夏目前並沒打算放棄縫紉機這個領域,自卸車利潤豐厚,但畢竟銷量有限,去年只賣出去了不到一千輛,縫紉機利潤相對薄,但銷量大啊,目前還是相當賺錢的產品。

而且遠夏目前還在投入研發,負責研發的人員是屈文淵,研發方向是電腦縫紉機。

盡管現在電腦縫紉機還不是主流,但隨著電腦的普及,它馬上就要成為主流了,這個市場不能錯過。

屈文淵本來就全程參與了電動縫紉機的研發,此刻讓他負責這個,也算是熟門熟路。師院的研發能力雖然遠不及越大,但勝在校領導重視,款撥、人員配置都比較充足。

廣交會結束之後,已經是四月底,大學也即將迎來畢業季,遠夏開始準備去各大高校招生。

第一個去的自然是越大,這是他的母校,郁行一也在這裏工作,校領導和學校老師都跟遠夏比較熟悉。

學校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將行遠機械的招聘信息張貼在了各個系的公告欄,一些老師還跟畢業班的學生宣傳了這個信息,讓有意願進私企發展的,可以去試試。

這幾年大學生還是包分配的,但是隨著國家恢復高考的時間越長,大學生數量越來越多,很多大學生分配的工作不像一開始那樣專業對口。

而且很多單位效益不好,隨時都有倒閉、破產的可能,這就意味著可能失業,哪怕是大學生,畢業之後也未必會有鐵飯碗了。

這些年從國企事業單位下海的人越來越多,有些是有抱負的人不願意待在單位喝茶看報度日,有些則被逼下海的,因為單位倒閉了。

這個想法也逐漸影響到了象牙塔內的大學生,以前的大學生只用擔心分配的單位好不好,現在得擔心分配的單位倒不倒。

招聘那天特意選了星期天,遠夏、郁行一和鄭工三個人擔任招聘官。郁行一和鄭工負責專業面試,遠夏負責回答待遇問題,以及工程師以外崗位的招聘。

來的人不算少,看著有二三十個樣子,因為符合行遠招聘的專業比較多,跟機械相關的都招,包括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工程力學、材料等,也招財務、行政、宣傳、人事等崗位的人才。

不排除有人是過來看熱鬧的。

招聘工作並不順利,首先,學生們最關心的戶口問題,遠夏就沒法給他們解決。他承諾的是以後政策放寬了,會第一時間解決他們在越城落戶的問題。

遠夏當然知道自己並不是在畫大餅,因為以後戶口會放寬,城市會吸納大量的農村戶口,但目前國家政策還沒放開。

學生們也不像遠夏一樣有未蔔先知的能力,他們不大相信一個看不見的大餅。

這點,行遠就比不上那些效益不好甚至即將破產的國營單位,畢竟人家能第一時間為畢業生解決戶口問題。

因為戶口問題打退堂鼓的就有半數以上,城鎮戶口對農村畢業的學生來說太重要了,他們努力十幾年,就是為了脫離祖輩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命運,不可能再願意回到農村去。

留下來的,多數是不太關心戶口問題的城鎮學生,畢竟戶口就算退回原籍,也依舊是商品糧。

鄭工看著那些聽到沒法解決戶口就走了的學生,無奈地搖頭苦笑:“這個戶口問題真是個大問題啊。”

遠夏說:“是的,目前確實是個問題。不過我相信,戶口問題以後都不是問題,國家政策一直都在調整,以前不允許幹個體戶,要割資本主義尾巴,如今民營企業都能辦了。以前進國營單位就是捧鐵飯碗,如今破產倒閉的國營單位還少嗎?現在大家都覺得城鎮戶口好,沒準再過十年二十年,反而是農村戶口吃香了呢。”

遠夏這話是跟鄭工說的,也是跟在場還沒走的學生說的。

接下來面試繼續,面試技術的,由鄭工和郁行一負責,面試其他崗位的,遠夏負責。

90年代的大學生,又是重點大學,學生素質都是相當過硬的,只要不在大學裏混,可以說都是精英。

這批面試的學生中,不合格的極少,但遠夏也不能都要,他們從中挑選了四名機械專業的學生,還招了一名會計系的學生。

當然,選擇是雙向的,遠夏知道,即便是他們選中了對方,最後來不來,還得看對方的選擇。

不過遠夏也不擔心,他是廣撒網,除了越大,還有其他幾所學校呢,總會有人願意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