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車展(第2/3頁)

“哦,你那個自卸車也要參展啊。到時候我也去看看,看你們到底造了什麽車。”

“就是很普通的卡車。不過我們質量還是很不錯的,不比國內造了幾十年車的同行差。”遠夏說起自家的車,信心滿滿。

國內目前還沒有專門的工程機械展覽,遠夏只能去參加上海車展。

1985年,上海舉辦了第一次車展,此後每兩年一屆,今年正好是第四屆車展,行遠機械報了名,並且得到了一個參展名額。

參加車展是個麻煩事,畢竟將重達數噸的車子運到展會上就不輕松。

雖然車子能開,但總不能開上千公裏跑到上海去,車子早就變成灰頭土臉的舊車了,放到展會上也太難看了。

只能利用船運,費了很大的勁,才弄了兩輛車到上海。

參加車展的有來自世界各地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上百個汽車品牌,最吸人目光的自然是各種外國品牌的轎車,來自美日德等國的工程機械車也不少,此外還有來自世界各地的汽車零部件參展商。

國產車當然也有一席之地,一汽、上汽、陜汽等國企大牌匯聚一堂。

第一次參展的民營品牌行遠機械,在這些老牌國企面前實在是渺小得可憐,所以展位非常偏僻,面積也十分狹小,正好夠布置兩台自卸車。

遠夏早已習慣了這種待遇,當初參加廣交會也是這樣,他並不覺得受打擊和尷尬,好待遇是靠實力打拼出來的,行遠要走的路還有很長很長。

能夠參加這次展會,就是行遠機械的勝利。

遠夏也早就跟隨行的銷售員交待好了,不必妄自菲薄,我們的卡車質量很好,只要有機會,就要用最專業的方式不遺余力介紹我們卡車性能的優點。

賣不出去也很正常,畢竟我們自己出去買東西,通常也會先挑熟悉的品牌。在這麽多國際國內大品牌面前,咱們就是個新手、學生,前來學習的。

銷售員的職業技能培訓是遠夏親自做的,文能對自家產品優缺點如數家珍,武能開自卸車。

盡管展位很小,但遠夏還是很注重包裝的,行遠機械的展位布置得一點都不寒磣,相反非常高端大氣上档次,十分吸引人眼球,只要轉到這邊來的人,都會被他們家的廣告牌吸引,有的就會忍不住過來瞅一眼,了解一下。

有人過來,無論感不感興趣,都會被派發名片。遠夏對公司的名片設計也很上心,非常簡潔精美,上面有手繪水墨風底紋,是重陽幫忙畫的,紙張采用了高档卡紙,讓人拿著就不舍得亂扔的那種。

名片成本很高,但遠夏舍得投入,這就相當於廣告費,該花還得花。

行遠旁邊的車企是東風柳汽,柳汽起步晚,造車歷史不過二十來年,牌子沒有一汽、上汽那麽響亮,但在行遠面前還是挺得直腰杆的。

正好柳汽這兩年推出了新車,風頭也非常旺盛,展位可以說是門庭若市,對比起來,旁邊的行遠則完全稱得上門可羅雀。

行遠的員工眼巴巴地瞅著隔壁的客人一批批,又一批批離開,只有極少數人會紆尊降貴跑到他們的展位上來了解一下情況。

員工們閑得摳腳,覺得對不住遠夏發的工資。

遠夏則一臉沒事人一樣到處轉悠,去別家看看盛況,也會讓自家的員工去別家看看,開開眼界。

員工們不得不佩服老板的好心態,花那麽大的成本跑到上海來,難道就是為了看別人嘩啦啦簽單?看著都急死啦。

不著急的遠夏終於在展會的第四天簽出了第一單。這一單數量卻不少,廣州一家建築公司一口氣跟行遠買了20輛車。

其實這家公司早就看到過行遠登在羊城晚報上的廣告,只是一直都沒打算買。這次來車展采購,一開始也沒有想買行遠的,但是貨比三家之後,還是行遠的性價比最高。

它某些方面能達到歐美卡車的標準,又有國產車的價格。

當然,促成他們下決心的另一個原因,是他們在工地上看到過行遠的自卸車,車主的用戶體驗說還不錯,比他之前那輛國產車質量好。

簽完單,遠夏拿著合同對員工說:“看到沒。只需要一單,成本就都回來了。成功者往往都耐得住寂寞,不要急躁,不要氣餒。你今天發的名片看著好像沒用,說不定人家哪天需要買車,就想起你的名片來了,然後電話一打,這單就簽下來了。你們要自信,咱的車質量就是好的。”

這一單大大鼓舞了員工們,在車展最後兩天裏,他們又簽出了幾單,雖然每次只有一輛車,也算是實現了零的突破。

他們也相信,自己派出去那成百上千張名片,肯定也會有潛在的客戶。

他們的車好,假以時日,一定會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雖然這次車展賣出去的數量不算多,但遠夏覺得收獲還不錯,至少在國外和國內多家大牌的夾擊下,他們依然有生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