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消息(第2/2頁)

郁行一重重嘆了口氣,悶頭啃了幾口西瓜。

第二天,兩人去145團部聽結果,對方幫忙查了一下連隊的档案,回來告知說:“沒有郁知文的档案,應該是調到144團去了。還有一種情況,她沒有入伍,團部自然就沒有她的档案,這你得去她當年生活的連隊的村鎮打聽熟悉的人,才能打聽到一些消息。”

郁行一一聽,好像是這麽回事啊,姐姐是知青,雖然也有档案,但如果分配到連隊,档案極有可能就落在連隊為單位的村鎮裏,團部是打聽不到的。

遠夏和郁行一從團部出來,匆匆踏上了去144團部所在地鐘家莊鎮的班車。

鐘家莊鎮雖然地處塔城地區沙灣縣內,但行政上屬於石河子管轄,兩地有直通的班車,一天兩班,他們去的時候正好趕上最後一班車。

如果沒趕上直通車,就得先坐車到沙灣,再從沙灣轉車過去。

兩個多小時後,他們歷經顛簸,終於到了目的地。車上沒有空調,只能開窗通風,吃了不少風沙,整個人都灰頭土臉的。

他們先找個地方洗了把臉和頭,洗去一臉風塵和疲憊,這才趕到團部去咨詢情況。

團部食堂正在吃午飯,見到兩個從內地過來的人,非常熱情:“你們來找人的,從哪裏來?”

得到答復之後,對方說:“越城啊,這可遠啊。老何,快來快來,有你老鄉。內地來的人果然不一樣,長得白白嫩嫩的。”

遠夏和郁行一頓時都感到窘迫,還是頭一次被人這麽形容。不過跟這裏人比起來,他們的確能稱得上是細皮嫩肉的。西域的風沙幹燥和強烈的紫外線對人皮膚的摧殘是不言而喻的。

一個穿軍裝的中年男人轉過頭來,上下打量了遠夏和郁行一一眼,那人臉龐黝黑,看起來飽經風霜,他走過來,用家鄉話問:“你們是哪兒的?”

郁行一說:“越城。”

老何說:“哦,我是建寧的。”

遠夏趕緊用肅陽說:“我是建寧的,肅陽縣。”

老何笑了起來:“還真是老鄉。你們來這裏做什麽?”

郁行一說:“我姐姐以前下放到這裏,很多年沒聯系了,我想打聽一下她的消息。”

老何說:“叫什麽名字?”

郁行一答:“郁知文。憂郁的郁,知識的知,文化的文。他是1969年到144團的,在17連。”

老何皺起眉頭:“有從越城來的知青老鄉?我沒印象。”

遠夏補充說:“她在南京長大,是從南京來的。老家是越城的。”

老何說:“這還差不多,這個具體要問她所在的連隊了。你們吃飯了嗎?沒吃在這裏吃吧。”

遠夏說:“還沒有,謝謝老鄉。”

老何熱情地幫他們去打飯,遠夏看老何的牙齒發黃,知道他抽煙,便掏出來從老家帶來的香煙,給了他一包。

老何看了看,笑著說:“這是越城產的煙啊?我還沒抽過呢,謝謝!”

飯後,老何先陪著他們去團部档案室調看档案,居然還真給他們查到了,1969年調到144團17連的,上面還有榮譽記載:優秀共青團員,勞動能手。但是記錄到1971年時,後面寫了幾個字:失蹤,被追認為烈士。

郁行一的眼淚瞬間決堤,這正是他最害怕見到的結果。

遠夏縱使知道姐姐沒死,但見郁行一這麽傷心,他的眼眶也跟著濕潤了。

老何看見兩個年輕人哭得如此傷心,也忍不住唉聲嘆氣起來,盡管這些年他看過了很多生死。

當年剛過來肯屯墾的時候,條件那叫一個艱辛,夏天溫度高達四十多度,冬天則是零下幾十度,沒有房子,戰士們就住在地窩子裏。

缺醫少藥,一旦有個什麽急病、受個傷,都只能聽天由命。野外還有各種野獸,處處都是危險。他的戰友犧牲的不在少數。

等郁行一情緒穩定了些,遠夏去跟工作人員打聽具體情況,對方說:“我記得那年九師的牧場爆發了一種傳染病,好像是羊腸毒血症,是從牧民的羊群裏傳出來的,傳播得很廣,損失慘重,當時把整個塔城區的獸醫都調過去防治了。我們團裏也派了幾支救援隊過去支援,有一隊就沒能回來,連遺骸都沒能找到。”

遠夏說:“那就是說,並沒有確定我姐姐已經死亡對嗎?”

工作人員說:“是沒有找到遺體,所以我們的档案寫的是失蹤。但這麽多年過去了,他們都沒能回來報到,只怕是兇多吉少了。”

遠夏說:“我姐姐走的是哪條路線,能說得更具體一些嗎?”

對方搖了搖頭:“這個時間太過久遠,也不是我安排的,我真不知道,要不然你去連隊問問?”

遠夏說:“好的,謝謝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