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一更(第2/2頁)

但在價格差不多的情況下,還是打不過那兩家有名有姓的品牌。

本來遠夏以為這次能比上次賣得好,事實上還是跟上次差不多,倒是立人的銷量要好得多,由於折扣給得大,賣出去了一千五多台。

至於標準,這家財大氣粗,備貨充足,銷售量比行遠和立人加起來都多。

遠夏知道,以後如果不能在價格上取勝,他是別想有勝算了,畢竟一個從來都沒聽過的牌子,怎麽跟知名品牌比?所幸的是,他還能從立人那兒分到一部分利潤。

這次遠夏只讓立人代購了一百台發動機,也就是說,這一百台的利潤他要分給立人三成。

不過總體來說,他還能得到一千四百多台縫紉機的三成利潤,哪怕就算每台只賺1000元,他也能分得四十幾萬元。

再加上自己這邊賣出的,秋季廣交會上他能賺個六七十萬,雖然遠不如預期,但商場就是這樣,你沒有明顯的優勢,就無法分得更大的蛋糕。

展會結束之後,遠夏沒有立即離開,他讓喬明生和秦林先回去,向加工廠下訂單,再將庫存的貨物運過來。自己則和王時元一起布置店面。

王時元同意在廣州駐守,除了工資,遠夏每個月還給他發放出差補貼,此外如果有銷售業績,也像業務員一樣給他發銷售提成。

說實話,這個條件,喬明生也很心動,不過他最終還是讓給了王時元,因為遠夏也說了,他現在算是技術骨幹,以後廠子擴大規模,他就是技術主管。

遠夏的廠子才創辦不到兩年,就已經有了幾百萬的年銷售額,只要不瞎,就知道行遠的前景非常遠大,不會一直是個小廠子。

喬明生自然不願意為了眼前的利益跑到廣州去,多點耐心,前景非常可觀。

門店開好之後,遠夏又帶著人將存貨分送給商家,余下的則要等發動機到了之後才能交貨了。

郁行一得知遠夏在廣交會上遇到的情況,非常遺憾,說:“用這個進口發動機實在是太被動了,我爭取明年春季廣交會之前推出我們自己的發動機。”

遠夏喜出望外:“有進展了嗎?”

郁行一點頭:“嗯,有些眉目了。”

遠夏滿心歡喜:“那太好了!要是能用上自主研發的發動機,以後我們就不用擔心交不上貨了,價格也能由我們自己定,短期內這縫紉機市場就是我們的天下了。”

只要不是進口發動機,縫紉機的價格至少可以再降兩千,這將會是巨大的優勢。

郁行一見他高興成這樣,也暗下決心,一定不能讓他失望,得盡早攻克出來,從春季廣交會後,他一直在專心攻克這個,現在關鍵問題已經有突破性進展,趕在明年春交會之前應該可以完成。

郁行一又說:“不過這個項目學校也有課題資金支持,到時候還要給學校利潤分紅。”

遠夏毫不猶豫地說:“這個我懂,沒問題,該分就分。越大也是我的母校,越大發展得越好,我當然也越自豪。”

投資高校,也就是投資科技研發。遠夏還是深諳利弊的,只有國內高校待遇好,才能盡可能多地留住人才。

從廣交會回來之後,遠夏將之前按下的招聘廣告刊登了出去,這次主要招的是管理、銷售與辦公室文員,沒再招技術員,廠裏的技術員暫且夠用,能幫郁行一研發技術的人才登報是招不到的。

廣告刊登出去之後,接下來數天,打電話來咨詢的人還不少。

辦公室負責接電話的是馬東方,她現在既管財務,又管前台接待和辦公室文員,還兼顧倉管、後勤,事情非常繁瑣,必須要招人過來減輕她的負擔。

從第三天起,就陸續有人過來面試。

遠夏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面試,這麽忙了一個星期左右,終於敲定了兩名銷售和兩名文員。

一名文員負責辦公室瑣事,一名負責倉管和後勤。

至於有經驗的管理,來面試的只有那麽一兩個,要麽是根本就沒有管理經驗,要麽就是能力根本不夠,離他的要求還差得遠。

遠夏又不禁想起了梁洪昌,有能力的管理者真的不好找啊,難道真的要自己培養嗎?

可就算現在開始培養,那也得很長時間才能挑大梁,他自己還得管上好長一段時間。

好在還有個喬明生,他有一定的管理經驗,至少生產上的事他能幫遠夏分擔一些。

從廣交會一直忙到年前,才終於將廣交會上的訂單都交付清楚,包括立人廠那邊。

秦林帶著人跑細了腿,交貨催款,終於趕在春節前將貨款都追了回來。

遠夏很欣慰,秦林也算是能獨當一面了,所以年前給他升了職,銷售主管,盡管手下只有兩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