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簽單(第2/3頁)

司海波倒是相信遠夏的人品,也知道他的能耐,便咬咬牙:“行,我去幫你湊錢。”

遠夏松了口氣:“謝謝海波哥,你稍晚點打電話,我先跟小周聯系一下,跟他先溝通好。”

“行,那你快點。”

遠夏做這個決定非常沖動,司海波答應得也非常沖動,一個合同都沒簽,就憑一個電話,幾句口頭約定,他就願意幫忙籌集四十幾萬,兩人對彼此的信任也可見一斑了。

等遠夏打完電話回到會展中心。

屈文淵喜氣洋洋地跟他報喜:“哥,我們又簽訂單了。你猜猜多少?”

遠夏心頭一跳,問:“多少?”

屈文淵說:“我簽了一個十台的訂單,小秦比較厲害,他簽了個二十台的訂單。”

遠夏迅速一盤算,還好,沒超出預算,便問:“你們簽的交貨時間夠長不?”

屈文淵說:“夠長,三個月之內交貨。”

遠夏暗暗祈禱,希望司海波和外貿公司那邊能順利一些,能盡快幫忙下單進貨。

第三天,也陸續有人來探問情況,但是聽到交貨期限後,便打消了念頭。

一般情況下,人們買設備都是想盡快用上,只有準備嘗試一下國產設備的廠家才不會那麽計較時間。

遠夏倒也不擔心訂購的發動機會多余,因為司海波正需要電動縫紉機,賣不出去,就給司海波做。

屈文淵這兩天算是把整個會展中心逛熟了,他大為震撼,作為一名電子工程專業的學生,他被那些外國的高科技產品弄得目瞪口呆,巨大的差距讓他有了嚴峻的危機感。

屈文淵每次看完回來,就跟遠夏說自己的見聞和感想:“哥,我覺得咱們國家的科技產品至少落後了一百年,我們真能追得上嗎?”

遠夏說:“不至於一百年那麽誇張,不過也差不多吧。也不用那麽悲觀,國家不是已經改革開放了麽,需要一點時間,肯定能追上。”

“需要多久?五十年,還是一百年?”屈文淵作為一個工科生,太了解其間的差距了。

遠夏想了想:“五十年以內總體應該可以趕上國際水平。”

屈文淵非常郁悶:“五十年能趕上,我都覺得非常厲害了。咱們國家好像跟世界脫了節,顯得格格不入。”

遠夏笑著說:“本來就脫節了,誰也不帶我們玩,現在我們不是開始在積極融入了嘛。別那麽悲觀,當初我們那麽窮,不也搞出了原子彈和氫彈,衛星不也送上天了嗎?現在再困難,也不會比那時候難。只要我們這代人努力,我們的下一代就不會像我們這樣了。”

屈文淵點頭:“嗯。”

遠夏知道他受到的沖擊比較大,需要時間去消化。

秦林倒是沒屈文淵想得多,他就是覺得新奇,跟劉姥姥逛大觀園似的,尤其是對同類產品興趣濃厚,一有空就跑到同行的展位去打探消息,回來給遠夏匯報軍情:“剛剛飛馬簽了個五百台的大單,我操,五百台啊,一萬一一台,那是多少錢來著?”

屈文淵說:“五百五十萬。我的媽呀,怎麽會這麽有錢!”

遠夏倒是淡定,說:“應該是港商買的吧?”

秦林點頭:“對。香港老板。”

國家為了吸引外資,擴大就業,對外資企業開出了巨大的稅收優惠政策,對國外進口的產品也有巨大的關稅優惠。

而國內企業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尤其是他們這種爹不疼媽不愛的民營企業,根本享受不到任何稅費優惠。

不過今年三月份國家推行了863計劃,對重點扶持的高科技領域項目會有撥款與優惠政策,遠夏正在努力往自動化方面靠,也搭一下政策優惠的便車。

展會第四天,遠夏又簽了兩個小單,一個五台,一個十台。

第五天的時候,遠夏遇到了一個大客戶,這個客戶來他們展位轉了好幾天了,每次來都要試用他們的機器。

今天他終於決定下單,一開口就是200台電動縫紉機,說是專門用來生產牛仔褲的。

遠夏聽見這個大單,非常心動,但他很冷靜地說:“我們雖然是國內第一家電動縫紉機生產廠商,但產能有限,短期內提供不了那麽多產品。”

對方問:“我們的廠子目前也正在籌建中,兩個月時間你們做不出來嗎?”

遠夏搖頭:“至少需要四個月。”

對方皺眉:“四個月也太久了點,三個月,三個月可以嗎?”

遠夏看著他:“我跟發動機廠家預訂的發動機數量有限,你這個需要重新下單,從日本進口到國內,經過報關等程序,至少需要兩個多月,有時候甚至需要三個月,我還需要將產品組裝起來,所以三個月恐怕不太夠。”

其實這都不是主要原因,是遠夏沒有錢去買發動機,他得需要時間想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