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義烏(第3/3頁)

由於是臨時買票,三個人都沒買到坐票,只有無座票。

遠夏有經驗,帶了三個小馬紮,三個人就在車廂連接處蜷縮而坐,伴隨著車廂的一搖一晃,駛向了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遠方。

馬建設對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尤其是司紅錦,他嘴巴甜,親熱地叫她“姐”:“紅錦姐,你怎麽會想到來我們這裏上大學呢,離家這麽遠,你一個女孩子不害怕嗎?”

司紅錦笑:“害怕什麽?誰能把我吃了不成?”

馬建設豎起大拇指:“紅錦姐真乃女中英傑!”

“你們北方人是不是都這麽油腔滑調、自來熟啊?”司紅錦說。

馬建設說:“還有誰啊?我不算純粹的北方人,我是南方長大的北方人。”

“那也是北方人,滿嘴跑火車。”司紅錦翻了個白眼。

“我可沒跑火車。我說的都是實話,我們北方人這種自來熟的性格,叫熱情。”馬建設扭頭看著遠夏,“遠夏,紅錦姐還認識哪個北方人?”

遠夏清一下嗓子:“我一個室友。對了,師姐,劉楊邀你去北京玩,你怎麽不去?”

他知道劉楊跟司紅錦兩人在曖昧中,司紅錦估計顧慮將來畢業工作分不到一塊,所以沒答應劉楊的追求。

司紅錦說:“我想去北京還用他請?等我以後參加工作了,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馬建設說:“遠夏,要是這次咱們賺了錢,也去北京玩怎麽樣?我去我姥姥家在那兒轉車,但從來沒去玩過,天安門長啥樣都不知道,老遺憾了。”

遠夏笑著說:“嗯,會有機會去的。”

長途列車雖然漫長,但三個年輕人湊在一塊嘰嘰呱呱,時間也就不那麽難熬了。

遠夏一路上還跟不少旅客聊起了天,有人是走親訪友的,有人是去出差的,有人是回家的,目的不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故事,天南海北的見聞在這小小的車廂裏匯集,為漫長的旅途增添了不少趣味性。

司紅錦是寧波人,從杭州站下車之後,他們三人又轉省內線坐到寧波,在司紅錦家落腳。

從越城到寧波,總共花費了四十個小時,一是車速慢,二是路上停留等待的時間過長,三人從車上下來,整個人都變成了發餿的剩飯菜。

司紅錦對自己嫌棄得不行:“要不是跟你們一起省錢,我都坐臥鋪去了,這也太遭罪了。”

遠夏雙手合十賠罪:“辛苦師姐了。謝謝師姐!”

臥鋪車不賣學生票,坐票半價,遠夏自然是要買半價票的,為了省錢。

出了車站,司紅錦隨手攔了一輛私家車,報了個地址。

遠夏看著那輛沒有牌照的鈴木,無比驚嘆:“這是出租車?”

司紅錦說:“嗯,走私進來的。”

遠夏嘖嘖了兩聲,沿海城市果然不一樣啊,難怪司紅錦這麽豪橫呢。

寧波的建築看著還不如越城,畢竟不是省會,而且很多是建國前的老房子。但街市的繁華程度要比越城好得多,路邊都是商店,而且很多都沒掛國營的牌子,極有可能都是個體商店。

江浙一帶和廣東一帶是改革開放之初走私貨物的集中地,所以很多本地人是靠這個發家的。

義烏人則頭腦更靈活,他們在走私商品的基礎上模仿創新,加工生產,很早就形成了氣候,為後來聞名世界的小商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