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大學(第2/3頁)

快到中午時,租書攤又忙了一陣,下課了的學生和準備回家吃飯的中小學生又匯聚到了公交車站,租書攤又借出去了二三十本書。

有些孩子幹脆連飯都不回去吃就坐在這兒看書,遠夏趕也趕不走。

下午又有不少孩子過來看書。

這一天一共借出去了一百多本書,照這樣下去,一個月也有二三十塊錢收入,基本能維持家庭開支了。

第二天,遠夏去批發了一些冰棍過來,還從家裏煮了一大壺茶來,冰棍放在租書攤邊賣,涼茶則是免費提供,過路的和看書的人都可以喝。

中午時分台階上能被太陽曬一半,有點熱。遠夏和爺爺一起做了個塑料涼棚支撐起來遮陽,如果下雨,也能遮擋雨水。

第二天人數比前一天更多,很多都是被熟人帶來的。

這個年頭孩子們消遣方式太少了,沒有電視、遊戲機和手機,看書顯然是極為不錯的消遣。

新華書店買書,是不能讓人自己挑選的。少年宮也有圖書室,但書本種類極少,書被管理員管著,自己也不能挑選,有什麽看什麽。而且僧多粥少,很多時候都搶不到。

現在一分錢一本書,雖然要花錢,但大部分孩子還是負擔得起的,所以都結伴過來看書了。

人一多,租出去的書也就多了。冰棍也能賣一些,這樣就是兩份收入。

遠秋甚至都還想賣吃的,因為中午總有些孩子不願意回家吃飯。

不過遠夏沒讓,太麻煩了,夏天太熱,食物容易壞,沒賣出去就浪費了。

他只是敦促孩子回家去吃飯,實在不願意聽也沒法,一天少吃一頓也沒多大事。

爺爺說,在老家,很多時候也是一天吃兩頓的,缺糧食,沒辦法。

沒幾天,租書攤就成了這兒固定的一景,生意也漸漸穩定下來。

遠德厚適應了怎麽登記結賬,他年紀大,有點老花眼,遠夏還陪他去配了副老花鏡。

這樣他就能夠看得清書上的字,人不多的時候,他自己也能看書打發時間。老人上過三年私塾,能夠進行基本閱讀。

有了租書攤,家裏的基本生活就有了保障。

但遠夏還想再找個掙錢的門路,多攢點錢以備不時之需,畢竟爺爺年紀大了,弟弟妹妹都小,都是容易出現突發狀況的年紀。

他會修機器,但這年頭除了工廠,也沒誰需要修機器。工廠有技術工人,自然也輪不上他。

他會開車,但是駕駛證不好考,他還沒滿18歲呢,也拿不到。而且他這個短期工,別人也不會請。

看來看去,只有倒騰物資做生意,賺點差價。

然而問題也擺在眼前,路費太貴,比如從肅陽坐火車到越城,來回得五塊多,關鍵是越城也沒啥東西好倒騰的,兩地價格也差不太遠。

除非去上海,才能真賺差價,那個車費就更貴了,來回得好幾十,就他那點本錢,帶回來的東西大概也就是能賺個路費吧。

要是搭便車過去還好,可馬安民的車不會開到上海去。

思來想去,遠夏都沒找到合適的辦法。

這天晚上,遠夏正在出租屋裏看《毛選》,馬建設敲門進來:“都考完高考了,還看書呢?”

遠夏擡起頭,笑著說:“你什麽時候回來的?進來坐。”

這些日子馬建設一直跟著他爸出去學車,基本不在家。

馬建設在椅子上坐下,打了個哈欠:“今天才回來。明天又要出去。”

“廠裏生意挺好啊。”遠夏說。

馬建設擺手:“這次不是跟我爸出去。我爸一個徒弟自己買了一輛手扶拖拉機,開車拉貨,他家裏最近出了點事,沒法出工,那邊活都接下了,不能不去,得找個會開車的幫忙。他就找到我爸了,我爸沒空,就讓我去試試。拖拉機跟卡車不太一樣,要簡單多了。你跟我一起去吧,掙的錢咱倆均分。”

遠夏十分驚訝:“你爸的徒弟自己買車跑私人運輸?”

這年頭能私人買車跑運輸,那絕對是個牛人啊。

馬建設說:“對啊。那小子賺了好多錢,給人拉貨都是論趟算錢,有時候一天能掙別人一個月的工資。他說了,我幫他跑車,一趟他只要五毛損耗費,剩下的都歸我,油費我自己出。你去的話,掙的錢咱倆均分。”

這簡直是天上掉餡兒餅的好事,遠夏說:“那多不好意思啊。”

馬建設用力拍他的肩:“有什麽不好意思的。咱倆誰跟誰?不過話說在前頭,拉完他那些主顧,以後的活就得咱自己去找,能不能找到還不知道呢。你去不去?”

遠夏自然滿口答應:“去!跑多久?”

馬建設搖頭:“不好說,他家老頭病重住院了,不知道能不能挺過去,挺不過去,估計就得辦了喪事才能來了。”

於是第二天,遠夏就和馬建設一起開著拖拉機去拉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