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書攤(第2/3頁)

遠夏伸了個懶腰,起身出門。

遠秋問:“哥,你不睡了?”

“不睡了,出去幹活了。”

遠夏去隔壁借車,馬建設和他爸都在家睡午覺。馬建軍在翻看從遠夏這裏借去的《三國演義》小人書,還別說,小人書不光小孩子喜歡,大孩子也喜歡看。

馬建軍將車借給了遠夏,他騎車出去買訂書機。

遠夏騎車去百貨商店,一路上留意著大街小巷,琢磨租書攤開在那個位置比較合適。

最好是租個門面,不過門面肯定不便宜,先看看生意怎麽樣,如果好,再租門面。

起碼得找個能避風雨的台階,畢竟書是不能淋雨的。

縣城最熱鬧的肯定是中心街,因為百貨商店就在這兒,唯一的新華書店也在這兒。

遠夏想過在新華書店旁邊開租書攤,但又覺得不太好,有搶客的嫌疑。

最後他想到一個好去處,在少年宮附近擺攤,少年宮就在人民公園附近,縣體育館也在那兒,中小學生都喜歡往那邊跑,年輕人也愛往那邊跑。

買完訂書機,遠夏騎車去少年宮附近轉了轉,最後敲定了一個地方,就在少年宮公交站後面一座房子的走廊上,那房子看著沒人住,不知道是什麽用途,將來如果有人來問,再視情況而定。

遠夏找好地方,興沖沖騎車回家,和弟弟妹妹一起包書皮。

遠德厚根據遠夏提的要求開始做書架,為了方便,他還做成了可拼拆的架子。他的手藝這個時候發揮出了優勢,做出的書架既美觀又輕便。

遠夏說:“如果生意好,咱們就租個門面,就不用每天搬來搬去了。”

在路邊支攤只是權宜之計,現在還在暑假中,他們能幫爺爺搬運書架和書本出攤,等開學了,誰能幫他呢?

遠德厚不舍得花錢:“不租門面也沒關系,我可以做個小推車,每天推著去就行。”

遠夏聽到這裏忍不住笑起來:“什麽問題到了爺爺這裏都不存在。”

遠德厚也有些得意:“所以會手藝還是有點好處的。”

遠夏對弟弟妹妹說:“聽見沒?掌握一門技能多麽重要,技多不壓身,你們想學什麽都去學。”

賣完冰棍回來的遠冬舉起手:“我會做收音機。”

遠夏點頭:“不錯。”

遠秋看看兄弟姐妹:“我什麽都不會。”

遠夏說:“你寫得一手好作文,也不錯,到時候可以給報社雜志社投稿。”

遠秋眼睛一亮:“我可以嗎?”

遠夏點頭:“當然可以。你若是喜歡別的,也可以學。現在沒錢學,將來也可以。”

他想要培養弟弟妹妹的興趣愛好,但現在的條件顯然不可能,將來有條件了,一定鼓勵他們去學。

重陽舉起手:“我會唱歌。老師說我唱歌可好聽了。”

遠夏笑著說:“是嗎?那唱給我們聽吧。”

重陽張嘴就唱:“小燕子穿花衣……”

遠夏驚訝地發現,重陽還真會唱歌,清脆的童音宛若天籟,音色和音準都很好,不過平時很少聽他唱。

等重陽唱完,遠夏用力鼓掌:“陽陽真的好會唱歌,好聽,像百靈鳥一樣。以後多唱給我們大家聽啊。”

重陽受到鼓勵,興奮地點頭:“嗯。”

遠春歪著腦袋想了想:“我就會踢毽子跳皮筋,這算技能嗎?”

遠冬哈哈大笑:“那有什麽用,只能玩。”

遠春噘著嘴,不太高興。

遠夏說:“也不錯,可以鍛煉身體。不過你以後還可以學別的技能,唱歌跳舞寫字畫畫都行。”

遠春點頭:“嗯。”朝二哥揚了揚下巴。

重陽說:“我喜歡畫畫。”

遠夏笑著說:“喜歡畫就多畫,哥給你買美術本子。以後你們幾個都練練字吧,哥給你們買字帖、墨汁和毛筆,寫舊報紙上。”

遠秋說:“不用買字帖,春兒學校有大字本。”

遠夏說:“那個也行,不過還有別的字體,我過兩天上新華書店看看。”

一家人忙了兩三天,終於將東西都準備好了。

書包好了書皮,書架也做好了,書也編了號。遠夏還找人刻了個印章,在書側和扉頁上都蓋上章子。

印章刻的是“遠方書屋”,為什麽叫這個?因為遠夏記得這麽一句話“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書中有另一個更廣闊的世界,也能為遙遠美好的未來搭建橋梁。

正好他們一家姓遠,這個名字也正好契合。

遠夏還親自設計了一個借記本,登上書名,寫好借還日期,有無破損情況等,方便查看賬目。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租書攤定於7月18日正式開張。

開張之前,書就被廠裏的孩子們租借走了幾十本。農機廠的條件在本地排得上號,職工收入屬於比較高的那一撥,家長們給孩子的零花錢也多一點,他們有錢租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