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第2/3頁)

·

這次選官考試,最為受益莫過於曾在郡學上過學、卻未考上官吏的那群玩家。

為了照顧那些外地來的士子,本次考試的試題相對畢業考卷要簡單得多,對玩家而言就等同於放低了官吏職業的入職難度。

身為一個現代人,只要書法過得去,能認得書寫繁體字,這卷子怎麽也能填滿。

唯一的難點也就是涉及到詩賦經義的那些題,但這些題所占的分數比例有限,總體而言,參加這選官綜合考試還是比郡學的分科畢業考試容易許多。

當日考試結束後,試卷被密封集中至密陽郡學統一閱卷。

十一月中,考試成績排名在兩地張榜公布。

此次選官考核,順利完成答題並提交試卷的考生共一千二百六十五人,成績合格的只有一百二十人,通過率不到百分之十。

但這還不算結束。

又七日後,一百二十名合格考生全部聚集密陽,進行二輪的主考官面試。

面試考題由四位主考官來定,主要考校的是政論、文才,考官會根據考生的臨場能力定下最終排名。

其實,這些通過考試的考生只要沒有什麽大的缺陷,都能入官府為職,這場由主考官主持的面試不過是為了選擇出最優秀的前二十名,重點培養而已。

整場考試從筆試開考到面試結果出來,持續足有一個半月。

待到那一百二十名考生得知自己的最終名次時,已經是十二月中旬了。

總榜張貼當日,姜舒和主考官們一起會見了排名前二十的士子。

不得不說,幾位主考官選人還是挺有眼光的。

經過兩輪測驗,留下之人乍一眼瞧去都有幾分未來高官的模樣,身姿端然,穩厚持重,站在殿中絲毫不怯場。

據姜舒所知,這二十人中有十一人都是前朝的官吏,七人是外地來的名士才子,還有兩人是玩家。

這兩名玩家能走到這一步,絕對是懷有真材實料的。

單從他們面對“陣營首領”淡定從容的表現來看,姜舒估計這二人在現實中也都是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

吏部已為這二十名士子安排好了職位,待姜舒對這些未來的下屬給予了鼓勵策勉後,便由吏部的官吏宣布了他們的官職去處,其中前十名都留在了密陽工作,其余的即便外派也不會太遠,都在附近三郡以內。

士子們離去後,姜舒目光轉向幾位主考官,道:“辛苦諸位先生。”

崔瀾捋著胡子嘆道:“此番到密陽主持這官考,老夫亦開了眼界,見識良多……不過如這般繁難的考試偶一為之尚可,終是不可作為衡量賢士之準則。”

姜舒聞言,似有詫異地挑了下眉:“崔公親自主持整場考試,當知曉,這科考制度非但不繁瑣,反而遠比選舉制度更為中正簡捷才是。”

“科考只可於小範圍進行,令天下士子奔赴一地考試,興師動眾,實乃虛耗民力。”

“這有何難,在各地出卷開考即可,先於郡縣擇出賢才,再集賢才入京會考,豈非簡潔明了?”

崔瀾思忖少時,微微搖頭:“各地考生水準不一,怎能談得上中正?”

“那便辦學。”姜舒淡淡一笑,口吻泰然道,“在各地開辦學校,教材由密陽郡學引入,師者由中央派遣,若教的是同樣的東西,縱使師者水平有所差異,只要不是太過懸殊,教出的學生也不會相差太遠,總體而言仍是公平的。”

隨著他一句句平靜地道出想法,崔瀾與一旁的殷慎、謝皎二人都露出了凝重之色。

就對方這短短的幾句話,幾人皆感到一種驚駭的意念驟然充斥滿懷。

眼前的青年計劃此事已久,他欲改革的不僅僅是選官制度,而是整個國家的階層規則!

其實姜舒還有許多計劃藏在心底未說。

他準備先在各州辦州學,再辦郡學、縣學乃至鄉學等,總有一日,新型的教學內容與思想將伴隨學校的成立遍布全國。

甚至,他還想在各地成立培養專科精英的學校,如醫學院、工學院、農學院、商學院等,畢竟只有專業人才跟上了,科技才能一直發展下去。

當然,目前來看,這個理想還很遙遠,但他相信,只要堅持去做,終有一日可以達成目標。

“燕嶠與端門郡守已在準備新郡學的開辦,這新制度可否施行,至多兩年便可見分曉。”

話到此處,姜舒的語氣倏然變得鄭重許多,“幾位皆為棟梁之材,如若科舉之制可取,屆時還要請幾位擔當重任。”

崔瀾手指握緊,心緒起伏波動。

青年所說之言,沒有一句是不含用意的。

他提起燕嶠郡在籌備開設新郡學,是因為燕嶠郡守崔銘正是他的親孫子,對方此言可以說是一個再明顯不過的暗示。

這是一種拉攏,也是明確的承諾,只要他帶領崔氏站在他這邊,今後魏王稱帝,也將會重用崔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