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章 環扣(第2/2頁)

公孫先生陷入了沉默,黎望見此,便繼續翻档案,只是接下來都沒有什麽重要的訊息,他剛要放下,卻看到了楊仲康最後引咎辭職的公文。

二十余年前,楊仲康的年紀應該還在當官的鼎盛時期,這有家有子的,沒道理放著體面的官不當,要去當農夫啊。

黎望來了興致,翻找一番,終於找到了理由。

“哇喔,這案子判得,難怪他連官都沒法當了,原來是背上了人命負疚啊。”黎望忍不住驚嘆道。

“什麽人命負疚?”

黎望便將卷宗遞給公孫先生,道:“二十余年前,中牟縣有一夥水寇,為禍一方,朝廷派人圍剿,只有一頭目僥幸逃脫,楊仲康便派人繪制了水寇的通緝令,張貼在縣城內外。當時見過這名水寇的人不少,通緝令一發下去,便抓到了人。”

“經多方指認,此人便是那名窮兇極惡的水寇,楊仲康當堂便判其斬立決。”

這辦案流程是沒有問題,但很顯然……有些過於急躁了。

急躁就容易出事,就比如楊仲康處理的這個案子,那名“水寇”被抓到公堂上時,口不能言,手不能寫,他也沒多在意,因為苦主的多番指認,便倉促下了判決。

一直等到真正的水寇大盜出現,楊仲康才知道自己斬錯了人。

公孫先生看完卷宗,眉頭已經完全擰了起來,無他,這被楊仲康錯斬的“水寇”,叫顧宗和。而這個名字,他剛剛在顧清和的档案上看到過。

“難怪顧清和如此仇恨楊家,原來有此一著啊!”公孫先生當即恍然大悟。

黎望顯然也看到了,再想想顧家卷宗上,顧母及幼弟皆死的情況,想來那時顧宗和被當做水寇處斬後,顧家的日子絕對稱得上難過。

“但這案子,楊仲康錯判也不全是他的錯,這漁民顧宗和與這水寇面容高度相似,苦主指認,又有剿匪的兵將在側,他實際也只是下了判決而已。”

黎望卻當即道:“若是包大人判此案,便絕不會錯斬。”

所以,就是能力問題,一個水寇大盜,必然是個武夫,慣用手虎口處肯定有常年動用兵器留下的老繭,那顧宗和被當做水寇擒到堂上,還口不能言,此時就該心有察覺。

一個人天生是不是啞,找個大夫一看便知,中牟縣的水寇為禍一方,作為首領,必不可能是個啞巴,再驗其虎口、身上傷痕,漁夫和水寇都分不清,黎望覺得楊仲康這官辭得沒毛病。

沒能力當官,就給有能力的人騰位置,還算有自知之明。

“包大人辦案,向來周全,自不會出這樣的岔子。”剛還替楊仲康圓話呢,這會兒公孫先生就換了立場,“只是,這案子是楊仲康判的,他早就沒了,即便是血仇,也與楊謝祖無關啊,他又何必這般呢。”

本有大好前途,卻因私仇誤入歧途,公孫先生難免有些唏噓。

正是此刻,衙差來報,說是狄將軍在外求見。

“狄將軍?他怎會來開封府?”

“回公孫先生的話,狄將軍帶了一人前來,說與楊家有關。”

楊家?

黎望和公孫先生到花廳時,正好看到楊氏抱著一缺了右臂的男子痛哭流涕,而這男子也哀聲叫著娘,可見其身份。

“這是楊興祖?”

狄青沖黎兄點點頭,道:“剛好傷兵是一起回京的,我接到消息,便把人直接送過來了。”

這都是一起抵禦西夏兵馬的戰友,不考慮其他因素,狄青還是希望楊興祖能回家好生安頓下來的,他四望一圈,沒看到那名懷孕的婦人,便問:“楊家那大兒媳婦呢?”

“……不巧,人跑了。”

這就很離譜,但凡楊興祖回來早上半日,估計尚義的計謀也沒法得逞了。

“跑了?她怎麽跑的?”狄青聞言,大為不解道。

剛好這會兒楊興祖也問起王春香和尚未出世的孩子,楊氏雖然支支吾吾,但還是把基本情況說了一下。

“娘,你怎麽能讓春香去做這麽危險的事呢!”楊興祖多麽聽話的人啊,此刻也震在了原地。

楊氏大概是有了主心骨,終於大哭起來:“兒啊,你讓娘能怎麽辦啊,謝祖如今被人關在牢裏,說不定還有性命之憂,你在邊關又生死未蔔,娘能怎麽辦?你說啊!”

黎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