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十年(第2/4頁)

老夫人能仗著父母之命給傅霆州說親,但婚事要成,必須得有傅霆州點頭。聽說那位洪三姑娘是武定侯的外甥女,娶了她,就能和武定侯更進一步。傅霆州那麽聰明的人,當然知道如何取舍。

王言卿將帕子放在矮幾上,輕輕嘆道:“門當戶對,才俊佳人,好事啊。該恭喜二哥哥。”

翡翠忍耐了一個月的酸楚決堤,眼淚撲簌簌落下:“可是,姑娘您才是老侯爺選定的孫媳婦,您等了侯爺十年,十年啊!侯爺要學武,您就不顧女戒去學騎馬射箭,侯爺要掌軍,您就女扮男裝,陪著他在軍營裏跌打滾爬。這些年您身上留下多少傷疤,到現在,他們一句門當戶對,就要抹殺姑娘十年的付出嗎?”

翡翠一邊抹淚一邊訴苦,王言卿卻像個外人一樣,無動於衷坐著。翡翠都委屈成這樣,王言卿這個正主真的不在乎嗎?怎麽可能。

十年青春,她自七歲被接到鎮遠侯府,她的生命裏,就只有傅霆州。

如今是嘉靖十一年,大明第十二任皇帝來京城的十一個年頭。大明文官與武官、士林與貴族涇渭分明,文官都是科舉考出來的,一茬換一茬,下一代讀書不好,說敗落就敗落了,但武將卻是世襲的,比如武定侯府、永平侯府,那都是祖上幾代人掌軍,在京城的時間比當今皇帝都長。

傅家是近幾年發跡起來的,但祖上也是軍官世家,在傅霆州祖父傅鉞那一代立了軍功,被先帝正德封為鎮遠侯。因為這個緣故,傅家在京城老牌勛貴武定侯、永平侯等家族面前,總是矮一頭。

不過傅家再如何底蘊淺,那也和王言卿沒關系。本來,按她的身份,她一輩子都接觸不到這些將相王侯。

武官代代相傳,兵卒同樣是世襲的。士兵和士官,一字之差,天壤之別。王言卿祖籍大同府,家裏是軍戶,王家男丁一生下來就是兵,她的曾祖父、祖父、父親,都死於大同和蒙古人的戰鬥。

正德十二年,鎮遠侯傅鉞調去大同任總兵,王言卿的父親王驄因為機敏果敢,逐漸受到傅鉞賞識。在一次追擊戰中,王驄為了給傅鉞擋箭,戰死沙場。

後來和蒙古人的作戰贏了,傅鉞因為軍功被調往京城。傅鉞很喜歡王驄,如今王驄又為他而死,傅鉞傷心過後,派人去王驄老家,安撫王驄的家屬遺孀。

然而等去了才知,王驄不在家這些年,妻子沈蘭因為產後體虛離世,母親李氏為了養活孫女,一把年紀還下地種田,初春摔了一跤也病死了。闔家上下,就剩下一個七歲的幼女——王言卿。

邊境像王言卿這樣的遺孤有很多,但事情發生在傅鉞眼皮子底下,他就沒法置之不理。手下回京城和傅鉞復命後,傅鉞思忖片刻,決意收養王言卿。

以鎮遠侯府的權勢,養一個小姑娘不成問題。但若他不管,這個孩子就要死在外面了。

王言卿七歲那年,命運大變。那年她失去了最後一個親人,她在鄰居的幫忙下為祖母辦完喪事,之後,他們家的祖地被遠房親戚占據,但關於誰收養王言卿卻像皮球一樣踢來踢去,誰都不願意多養一張嘴。

一夥奇怪的人來看過她,過了一段時間,那夥人又回來了,並且帶來了更多財帛人手。他們給王驄上了香,還說要接王言卿入京。

親戚們的嘴臉頓時大變,十裏八鄉都知道王家祖墳冒了青煙,王驄被貴人賞識,王言卿要進城裏享福了。村民們不知道鎮遠侯是什麽概念,只知道是個很高的官,主管大同府所有部隊。那些刻薄的叔嬸紛紛變臉,爭相搶奪王言卿,還想騙王言卿改口,將他們自家閨女帶過去。

王言卿雖然才七歲,但生活早已教會她人情冷暖,察言觀色。她一個子都沒有給那些所謂親戚留下,沉默地跟著傅鉞的部隊,來到她一無所知的北京城。

那時候,她還不知她要進入怎樣一個世界。她知道世界上有窮人有富人,有官差有農民,但沒想到,階級差距,竟然如此之大。

進宣武門後,沿途每一樣東西都是她想都不敢想的繁華,她暈乎乎地隨著馬車左拐右拐,最後,駛入一座威武雄渾的宅子中。

王言卿下車時,被眼前的景象嚇得一句話不敢多說,一步不敢多走。高門大戶,不怒自威,侍從躬著手走來走去,隨便一個掃地婆子都比村長家穿的好。這就是她接下來要生活的地方嗎?

王言卿正茫然無措時,身後忽然傳來一個少年聲音:“這是誰?”

她回頭,看到一個貴氣華庭的少年,年紀十歲上下,已經長得修長挺拔,儀表堂堂。身邊人轉了態度,討好道:“二少爺,這就是侯爺收養的那個孤女。”

少年盯著她看了好一會,似乎終於想起些印象,問:“叫什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