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第2/4頁)

李瓚擡眼:“就是這兩個人?”

羅正浩:“可能是其中一個。”

“說。”

“一個叫樓吉,一個叫萬千山。”

“名字倒還記得。”

“如果是你,你也不會忘記。”羅正浩說:“樓吉是個16、7歲的青少年,自稱是個雲南人,不太會說普通話,初中輟學輾轉到蓮塘縣打工,經人介紹進了靶場食堂後廚當學徒。失槍當天,他不在靶場,領了工資跑去夜總會玩了。”

“警察問過,他沒撒謊。失槍案件發生後,樓吉被解雇,他去了粵江市。頭半年還能見著人,後來就消失了。”

“在外打工經常更換城市省份,不奇怪。”

“”羅正浩繼續說下去:“另一個人叫萬千山,三十來歲,和老婆離婚了。失蹤之前三進宮,前科累累而且在道上有門路,喜歡讀書但不是考試那塊料,高考考了四次都沒考中心儀的學校。萬千山出身不好、沒學歷,但心高氣傲,他很有犯罪天分。”

李瓚:“比起那個叫樓吉的少年,你更懷疑萬千山?”

羅正浩:“萬千山帶頭牽了一支重卡車隊跑長途拉貨,廣西邊境、雲南邊境,這兩地方他跑了兩年,他能結識多少悍匪?在法律匱乏、山窮水惡的人吃人的地方,他那顆不安分的心會被養多大?”他扔下煙頭,腳踩上去熄滅火光,地面已經躺了三支踩扁的煙頭。

“你知道那批槍械怎麽從軍工廠運輸進蓮塘縣的武器庫?三百來支槍和六千發子彈,那得至少兩輛卡車來運!那時候蓮塘縣誰手裏的重卡最多?萬千山。”

李瓚難以理解:“你們讓普通人運輸槍械?”玩忽職守到這地步該學會怎麽引咎辭職了。

“那年代經濟條件不行,靶場裏的卡車都被用了,我們就去租了卡車,運輸貨物全程保密,沒讓萬千山的人參與。但是卡車裏留了痕跡,如果見過槍,他就聞得出火藥味。”羅正浩:“萬千山有運輸工具、有人脈,有賄賂內鬼的錢,他還比其他人深諳犯罪。而且他經常往來金三角邊境,那時的邊境沒現在安穩,大麻冰毒隨處可見,難保他沒染上毒癮。”

李瓚:“萬千山疑點重重,他怎麽逃過警方盤查?”

“他有不在場證明,有目擊證人。”

“然後?”

“目擊證人是他情人,我也是後來發現萬千山在粵江市人間蒸發了,托人出去打聽才知道這關系。”

“為什麽不告訴警方?”

“晚了。”羅正浩:“萬千山跑了,警方不可能抓到他!”

李瓚的眉頭狠狠皺起,他知道羅正浩這話沒說出來的真正意思。

萬千山如果是幕後主謀,一旦有了逃脫機會,他一定會立刻逃離中國並永不踏足這塊土地。他經常往來越南和金三角,那麽最好的去處就是兩地,因為金三角足夠亂,而中越引渡條例直到2015年才簽署。

16年過去了,只要火引不點燃,舊事不會重提,703黑槍重案就會永遠、永遠塵封。

兜了一圈的偵查最終繞回四門村花槽雙屍和坑水街大火兩樁案件,即四門村那兩個死者調查失槍和東麓靶場102室的目的以及銷毀槍械的目的。

李瓚:“蓮塘縣東麓靶場102室原來是做什麽的?”

羅正浩:“是保衛科。”

李瓚:“發生槍襲的保衛科?”

羅正浩點頭。

李瓚緊皺的眉頭始終沒能松開,他的目光時不時瞟到羅正浩身上,後者低垂著腦袋而表情略微麻木,像是沉溺過往不可自拔。

萬千山是否是幕後主謀全在羅正浩的一面之詞間,縱然他沒撒謊,也可能夾帶私貨,因為都是他的猜測、他也沒有確鑿的證據。

那盒監控錄像帶是唯一的證據,可惜羅正浩沒來得及看就陰差陽錯被銷毀。

至於羅正浩,或許能信七分。

羅正浩這人還藏了點東西沒全說出來,比如他一個被關在牢獄裏十幾年的囚犯是怎麽做到收集外界信息的?又是從哪些渠道調查當年被懷疑的5個人?他怎麽知道去了粵江市的樓吉在半年後消失了?難道一直派人去盯著?

找人脈、拉關系、請求幫忙時日一長肯定沒人再樂意打白工,那就需要錢、只有錢能使人賣力幹活,可羅正浩哪來的錢?他收受賄賂的十萬塊可有一大半花費在燒傷的小孩身上。

羅正浩說他在監獄裏的每一天都不忘收集線索,怎麽出獄了反而不知道坑水街大火發現大量槍械碎片這事?現在通訊發達,一個上午的時間足夠消息傳遍全國,而在市內生活的羅正浩卻不知道?

李瓚:“多謝配合,如果後續需要你幫忙,警方可能還會上門找你,希望你能諒解和配合。”說完他便直起身,作勢要走。

羅正浩急問:“你們是不是重啟舊案?”

他著急的模樣和渴望的目光不作假,盡管疑點不少,但羅正浩希望重啟703黑槍重案、希望抓捕幕後主謀的心情很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