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4/6頁)

晚上的宴會並無歌舞,但這些隨行來的權貴子弟們會比武。

貴族之間的比武實用性不強,更多的都是花架子,好看而已。

比如剛剛那段舞劍,看著好看,但真要用來實戰,根本過不了幾招。

永康帝倒是看得津津有味,還賞了幾個表現好的子弟。

等看得累了,永康帝便道:“朕累了,你們繼續玩便是。”

“謹博,扶朕回房。”

“是,父皇。”

霍謹博攙扶著永康帝,明亮的月光下,兩人走在小路上。

永康帝問道:“看了今日的圍獵,感覺如何?”

霍謹博坦誠道:“如今這一幕,必然不是皇祖父保留圍場的初衷。”

在場的這麽多權貴子弟,真真正正靠自己狩獵到獵物的寥寥無幾,更多的人只是射最後一箭,或許有些人連箭都沒射。

四皇子那頭熊雖然看著可笑,卻代表了大多數人。

尤其是方才的宴會,比武更是比得一塌糊塗,他這個外行人都看得出來他們打的拳一點力氣都沒有。

永康帝嘆氣道:“不錯,你皇祖父當初堅持每年都要進行圍獵,便是為了保持年輕人的血性,讓他們莫要忘記衛國的天下是打下來的。”

“只是自朕登基後,為了休養生息,盡快將衛國恢復到戰亂前的樣子,確實忽略了這方面的培養,朝中更是文臣壓過武將。”

“當初先帝打下整個江山,朕在位三十年,衛國疆土不過多了兩個州,遠遠比不得先帝。”

這是永康帝無奈之處,卻也是發展的必然,新的國家建立後,本就需要休養生息。

永康帝定草原,擴疆土,修河堤,積極發展經濟,不論是文治還是武功,他都是一位傑出的君王。

只是永康帝這些年重用文臣,大大刺激了衛國百姓讀書的激情,同時也削弱了習武的熱情。

哪怕這些權貴子弟從小就得學習六藝,但射和禦漸漸變成了假把式,他們身上不再有習武之人該有的血性。

霍謹博道:“如今衛國天下太平,戰事越來越少,反而需要治理國家的文臣越來越多,如此一來,朝廷確實不需要多少武將,但需要得少了並不代表不需要,朝廷依舊需要能挑大梁的武將。”

這麽權貴子弟沒了血性並不重要,只要這其中能出一兩個能擔起重任之人,便足夠了。

永康帝聽言笑了,眼底的笑意仿佛要溢出來。

“皇兒,深得朕心。”

如今已經不是打天下那會兒,從衛國建國的那一刻起,需求就變了。

重文輕武是必然發展趨勢。

但重文輕武只是意味偏重文臣,並不代表輕視武將。

衛國偌大的疆土仍舊需要武將守護,那始終對衛國虎視眈眈的草原仍舊需要武將去震懾。

永康帝會有今日一問,不過是擔心霍謹博因為和成國公府走得近,便生出重武輕文的思想。

事實證明,是他想多了。

霍謹博繼續道:“不過,兒臣覺得圍獵只進行一日太短了,起不到什麽作用,進行一個月倒是正合適。”

永康帝搖頭失笑:“哪有這麽多獵物。”

霍謹博眺目看向北方,道:“衛國沒有,但別的地方有。”

那裏有大片的草原,是絕佳的狩獵之地。

在那裏進行一個月的圍獵,足以起到練兵之效。

永康帝沒想到霍謹博會有如此雄心,他沉寂已久的心再次開始跳動,雖然他此生已經去不了草原,但他依舊心生向往。

父子兩人沉默著走了一段路,等回到房間,永康帝才道:“謹博,你母後是江南人,跟朕回宮後總是時常提起江南,她其實一直想回江南再看看,那裏是個好地方,正好你也沒有去過江南,你便替你母後回去看看。”

霍謹博愣了下才道:“兒臣早就對江南心向往之,多謝父皇成全。”

“朕已經許久沒見過江南的景色,回來後和朕說說。”

“兒臣會找最好的畫師為父皇將江南畫下來。”

永康帝笑道:“何需找人,朕聽說樂怡畫技極好,你帶著她一起去便是,好好在江南遊玩,不用著急回來。”

霍謹博抿嘴:“兒臣聽父皇的。”

說罷,霍謹博便離開了房間。

回房的路上,霍謹博揉揉眉心,心裏很無奈,有什麽話直說不好嗎,非要打啞迷。

他覺得江南應該是出了什麽事,永康帝才讓他去看看。

可永康帝又讓他帶著成晗菱,那是不是說明江南雖然出了事但並不危險?

唉,他偌大的郡王府還沒住進去一日,便要外出辦差,雖然是打著遊玩的旗號,但直覺告訴他這一趟輕松不了。

好在有成晗菱陪著他,倒是不用擔心無聊。

……

從皇家圍場回京後,霍謹博便約何雲泰出來見面。

“下官見過王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