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逼迫(第2/4頁)

丫鬟們繡的較為簡單,皆在繡手帕,雙面繡一直很吃香,哪怕僅繡帕子,一個月下來也能賺不少銀子。

鐘璃繡了快一個時辰,才站起來活動一下筋骨,秋月等人則不像她這麽心無旁騖,總會不自覺想起三爺提親的事。

見她放下了繡花針,秋月也停了下來,她偷偷瞄了自家主子一眼,多次想將話題引到裴邢身上,對上自家主子怡然自得的模樣時,卻又打消了這個念頭。

畢竟,待在京城時,她確實不快樂。

秋月正胡思亂想著,就聽到一陣腳步聲,守門的小丫頭跑了進來,對院中的丫鬟道:“護衛又來信啦。”

聞言,不僅秋月精神一振,鐘璃也有些緊張,前段時間,護衛們雖然也會匯報消息,畢竟沒到薛母的忌日,如今卻不同,很有可能是好消息。

丫鬟將信送了進來,鐘璃深吸了一口氣,才拆開,信上說的並非是尋到了薛神醫,而是傳回一個重大消息,說薛神醫的老宅,似是守著另一幫人,對方有不少人。

個個都很擅長隱匿,護衛之所以發現他們,是因為有一個人才剛剛進入老宅,就被他們抓了起來。不過被抓的這人並非是薛神醫,而是薛神醫的族兄。

好在護衛是按鐘璃的吩咐,扮做賣菜的小商販守在的附近,若不然,他們肯定也會被抓起來。

鐘璃瞧見信上的內容時,一顆心不自覺沉了沉。

會是裴邢嗎?

鐘璃沒法確定,畢竟,往年,時不時也有人會為了其親屬,大力搜尋薛神醫的下落。

京城,裴邢總算搬到了皇宮。

畢竟國不可一日無君。

安王謀反被誅,當今聖上被斬的消息,不僅僅傳入了廣西,也傳入了周邊的小國,好幾個國家皆蠢蠢欲動,想趁大晉處於內鬥時,攻其不備,討點甜頭。

其他小國尚在觀望時,韃靼最先偷襲了大晉的邊疆,好在,守城的將領是位驍勇善戰之輩,經過數日的殊死搏鬥,才成功將其驅趕走,大晉雖暫時取得了勝利,這一戰卻折損了不少士兵,糧草也幾乎用盡。

求援的密報一封封傳往京城。韃靼入侵的消息,可謂給了大臣們當頭一棒,那些個錚錚傲骨的文臣們,尤其擔憂大晉的未來,韃靼控制著大漠草原一帶,他們若攻破北境防線,下一步,就會進攻京城,這場內戰已折損不少兵馬,萬一其他國家一並入侵,內憂外患之下,大晉說不準會迎來一場浩劫。

目光長遠者,想起戰亂時,百姓流離失所的場景,愁得覺都睡不著,意識到三皇子立不起來後,他們只得將目標放在了裴邢身上。

好些位大臣聚在一起商討一次又一次,一並去了鎮北侯府,竟是長跪不起,懇請裴邢盡快登基。他大抵是史上唯一一個,謀反後,被群臣懇求登基的皇帝。

裴邢對當皇帝沒興趣,不過他也不希望有人騎在他頭上,見韃靼竟敢來犯,他眼眸冷得厲害,考慮到當了皇帝,還能給鐘璃無上的尊榮,裴邢才在大臣們的懇求下,入了皇宮。他當即讓秦興率兵去了北境。

秦興能跟在裴邢身邊,自然不是籍籍無名之輩,他年長裴邢近十歲,是韓王一手為裴邢選出的心腹,他的父親是韓王身側的指揮使,統領十萬大軍,秦興耳染目濡之下,也很癡迷兵法和武學。若非為了誓死守衛裴邢,他早去戰場大放光彩去了。

這次出征,很合他心意,他領了旨意,便去了北境,尋找鐘璃的事,他則交給了珞瑜。

登基大典是在四月份舉辦的,裴邢向來缺乏耐心,繁文縟節一省再省,登基大典也變得異常簡潔,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被他廢了大半,一些文官只覺不合規矩和禮法,裴邢的態度卻很強硬,根本就不聽群臣的勸諫,大臣們被他的肆意妄為,氣得吹胡子瞪眼的,偏偏敢怒不敢言,很怕他一怒之下,撂攤子不幹。

他雖混賬了些,武力值卻沒得說,韃靼入侵的爛攤子也需要他來善後,大臣們自然是百般隱忍。

他登基後,又大刀闊斧進行了改革,上朝的日子由每三日一次,變成了每五日一次,朝會時間也晚了一個多時辰,以往寅時,大臣就會在午門外等候,每逢上朝時,有的大臣甚至睡不了一個時辰,這個改革倒是利於眾人的休息,大臣們倒也沒再勸諫。

四月中旬時,杭州的消息,傳回了京城,暗衛們將所有給薛母上過墳以及返回薛家老宅的人,皆抓了起來,誤抓二十七人後,終於逮住了薛神醫,如今暗衛正押著薛神醫回京。

除了這個好消息外,暗衛還察覺到了“小商販們”的不對勁,審問過後,才得知他們皆是從廣西過來的。雖然護衛口中吐露的消息,與鐘璃沒有半分關系,出於謹慎,暗衛還是往京城去了一封信,等待裴邢的裁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