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李瑜追妻 你媳婦兒要跑了(第2/5頁)

李瑜:“還是爹明理。”

李競指了指他,“小子翅膀硬了。”

李瑜理直氣壯道:“大哥難道不盼著我這個做弟弟的盡早立起來幫你撐著秦王府嗎?”

李競被這話哄得高興,撫掌道:“有出息。”又嫌棄道,“你的兩個侄子若有你的半分覺悟啊,我做夢都得笑醒。”

一家子又笑談了一番,雖然秦王老兒把府裏搞得烏七八糟,但正房這一家子還是非常和睦友愛的。

兄弟齊心,都盼著把家族扶持好。

年假過後李瑜就向聖人請示,想跟著漕運禦史張勝下江南金陵歷練一番。也虧得他得聖人恩寵,允他前往,不過張勝下江南要在大年後才動身。

郭氏又是欣慰又是擔憂。

她這個小兒子素來有主見,從小到大家裏頭也都是處處慣養著。可外頭到底不比京中,一旦有個什麽,全靠他自己處理,家裏頭一時半會兒也幫襯不上。

李競倒是放心得下,勸自家老娘道:“今年二郎也已弱冠,養大的鳥兒哪有一直都困在籠子裏的道理,他要飛出去,便讓他出去闖,漲漲見識也好。”

郭氏憂心忡忡道:“話雖如此,但天高路遠的,他又沒怎麽離過京。”

李競:“阿娘若實在放心不下,我便書信給金陵那邊,讓同僚多多關照著些,如何?”

郭氏點頭,“也好。”又道,“他大年過後就動身,連冠禮都沒法行。”

李競無奈,“那小子,翅膀硬了。”

這不,當崔氏得知李瑜要下江南也焦慮不已,圍著他打轉道:“我的小祖宗,好端端的去什麽江南?”

李瑜一本正經道:“我是去辦公務,公務知道嗎?”

崔氏皺眉,“再過幾天二郎就要去宗廟行加冠禮……”

李瑜邊走邊道:“那就不行了。”

崔氏急得沒法。

上回他為寧櫻離京也急得沒法,因為小祖宗很少離開京中,一直都有人跟在身邊。

此次去江南只帶梁璜,千裏迢迢的,著實叫人擔憂。

而李瑜與他們的焦慮則恰恰相反,他充滿著濃厚的興致。待到他離開京城那天,李競親自相送,路上千叮萬囑才作罷。

李瑜道:“大哥回去吧,阿娘就勞你照看了。”

李競點頭,“路上小心些,你雖頭腦聰慧,但到底沒經過事,不知世間險惡,萬事需多留一個心眼,明白嗎?”

李瑜:“二郎明白。”

李競又叮囑了梁璜幾句,他到底還是不放心,讓自家兄弟帶了兩名王府侍衛護身,以防路上遭遇不測。

直到李瑜他們一行人打馬離去後,李競才進城去了。

回到秦王府,他去了一趟福壽堂,郭氏唉聲嘆氣道:“兒大不中留,這一去不知得什麽時候才能回來。”

李競安撫道:“阿娘無需擔心,有府裏的侍衛跟著,二郎不會有事的。”又道,“他們一路下江南,沿途都是走的官道,下榻的也都是官驛,不會出岔子。”

郭氏無奈道:“打小就養在身邊的人,忽然放了出去,心裏頭空落落的,總是擔驚受怕,為他發愁。”

李競笑道:“那小子往後若想晉升,還得外任呢,沒有三五幾年是回不了京的。阿娘現在就擔驚受怕,以後只怕是操不完的心。”

郭氏無語。

李競拍了拍她的手,“你就把心放肚子裏,二郎已經長大了,往後還要成家立業,總歸要靠自己去闖出一片天地。”停頓片刻,“你現在瞧瞧他,人上進著呢,腦袋瓜沒糊塗,當初知道發奮考科舉,現在同樣知道為以後的路做打算,不用人操心,這不挺好的嗎?”

“可是……”

“阿娘多慮了,二郎雖然年紀輕輕,卻比他兩個侄子有上進心,子賢他們若有他的一半聰敏,我真得去燒高香了。”

“你也別埋汰子賢。”

“嗐,這一對比起來,能不埋汰嗎?”

“……”

“二郎雖然驕縱了些,做事卻有底線,這在世家子弟中已是難得。”又道,“還好他不像爹那般花花心腸不靠譜兒。”

這點郭氏倒是認同的。

當時他們都覺得李瑜做事靠譜,因為從小到大都未曾幹出過不符合身份的事來,算得上循規蹈矩。

哪曉得待他從江南回來後,把秦王老兒氣得直呼好家夥。

全家炸鍋。

在李瑜離京後不到半月,從揚州風塵仆仆回京的燕三郎拿著寧櫻的信函去鐘雁山,總算把蔣氏的親筆換了回來。

當蔣氏得知他歸來,忙命人將其請進前廳。

此時已經春暖花開,萬物蘇醒。

燕三郎從去年為這事折騰到現在,人都瘦了一圈兒。拜見過蔣氏後,他把從鐘雁山取來的信件交差。

賈婆子接過呈到蔣氏手中,她拆開看了一眼,是她的親筆不假。

“這一趟著實勞累三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