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3章 有理有利有節

這體現了曹亮的一種態度,其實曹亮一直對北方的遊牧民族實施趕盡殺絕,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北方的胡人對中原王朝的威脅甚大,曾經數度地滅亡中原王朝,所以在曹亮的有生之年,對北方胡人一直是重拳打擊,絕不給他們任何喘急的機會。

但對於西南蠻夷,曹亮卻是另一個態度,畢竟縱觀整個五千年的歷史,西南蠻夷雖然屢有割據,但始終都不曾威脅過中原王朝的統治,對於這種無害的夷族,自然也就沒有必要趕盡殺絕了。

只要他們肯歸順中央,不挑起叛亂,接受中原農耕文化,曹亮便會允許他們存在。

西南地區多山,叢林密布,地形遠比塞外草原更為的復雜,所以雖然西南蠻夷的力量沒有北方胡人的強大,但論征伐的難度,卻是十倍於北方胡人的。

歷代征討西南蠻夷,鮮有成功者,諸葛亮之所以能成功,最主要的是諸葛亮采取一種以撫為主,剿撫並用的方式,對於蠻王孟獲,七擒七縱,收服其心,所以才能平定南中。

如果諸葛亮采用暴力強硬的手段,擒住孟獲之後直接殺之,雖然看似痛快了,但卻和夷人結下了不解的深仇大恨,孟獲死了,並不代表蠻夷就亡了,也許會有張獲李獲站出來,繼續和蜀軍對抗,蜀軍也會深陷於南中的泥沼之中,不可自拔。

諸葛亮的成功,也給曹亮許多的提示,所以此次右軍團進軍南中,曹亮在信中向羊祜一再強調,對待南中的蜀軍,要不遺余力地打擊,但對於南中的蠻夷,則要采用不同的手段,以和為貴,以撫為主,能不開戰的情況下,要盡量的不開戰。

就算是夷人加入到蜀軍的行列,非要和魏軍打仗,也要做到區別對待,做到有理有利有節。

有理就是必須要保持克制,不首先主動出手,只有在遭受到夷人的攻擊之後才可能進行還擊。

有利就是反擊要在優勢的情況下進行,要麽不戰,要戰就必須打得贏才行,把夷人的囂張氣焰給打下去,這樣他們才有回到談判桌上的可能。

有節就是反擊要適可而止,既要打疼敵人,又不可傷其要害,以免雙方結下更深的梁子,這冤仇宜解不宜結,解決西南蠻夷問題,最終還得回到招撫這條道上了。

最初羊祜看到了曹亮的這六字方針,不禁有些發懵,曹亮的這個政策,等於是給他套了一個緊箍咒啊,既得有理有利還得有節,分寸的拿捏必須要到位才行,所以這一仗還真的是不太好打。

不過細細地琢磨了一番,羊祜不禁感嘆曹亮的高明之處,戰爭不僅僅是鐵血殺戮,而有時候也是一種藝術,曹亮的這種有理有利有節的策略,不就是一種戰爭的藝術嗎?

於是羊祜在部署進軍南中的方案中,自然是不折不扣地執行著曹亮的指示,對南中的蜀軍予以重拳打擊,不遺余力,但對於南中的蠻夷則是區別對待,保持克制的態度。

不過事態的發展還是超出了羊祜的預期,本來以為魏軍和蠻夷能井水不犯河水,但最終這個想法還是破滅了,看來南中的夷人最終還是站到了蜀軍這一邊。

在張統率領步兵營和長水營進攻味縣的時候,南中蠻夷盡出十萬大軍,同時襲擊了滇池和賁古,並且切斷了滇池和味縣以及賁古和滇池之間的道路,來勢洶洶,銳不可擋。

顯然夷人的這次行動是早有預謀的,羊祜甚至認為他們已經和蜀軍達成了一種默契。

而夷人此次攻擊的滇池和賁古,也是魏軍的兩大要害之地,味縣被魏軍所圍,形勢芨芨可危,但夷人沒有直接去救援味縣,反而采用了圍魏救趙的策略,在羊祜看來,這些夷人還是挺有謀略的嘛,至少不像是人們傳說之中的那種茹毛飲血莽撞粗魯之人。

夷人沒有直接去救援味縣,說明他們還是挺懂形勢的,不光味縣集中了魏軍兩個最為精銳的步兵營,而且在味縣的左右兩翼,還有兩個騎兵營在徘徊,羊祜如此安排,就是為了防止有援兵向味縣靠攏,只要有驍騎營和果騎營在,不管是夷兵還是別的什麽兵馬,都休想靠近味縣半步。

夷人似乎也知曉這一點,所以他們並沒有前往味縣,而是選中了右軍團都督部的駐地滇池和魏軍的囤糧之所賁古,傾盡十萬大軍,圍攻這兩點。

這兩點都是極為重要的,魏軍只要有一點被夷兵所攻破,恐怕整個南中的戰局就會為之崩壞,再難收拾了。

此刻羊祜駐守著滇池,此刻他手中的軍隊除了都督本部的人馬之外,只有中堅營的九千人馬,雖然都督本部也有五千人左右,但大多是非戰鬥人員,只有兩千人的戰鬥部隊,所以此刻駐守滇池的,只有一萬一千人左右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