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5章 拭目以待

除了載人少的問題之外,讓羊祜比較頭痛的還有竹筏的操作性的問題。

竹筏長約三丈,寬有六七尺,粗的一頭做筏頭,細的一頭做筏尾,而且粗的一頭通常都要用削去皮火燒了,弄成高高翹起的模樣,這樣吃水的時候不會浪頭淹沒,筏尾那頭倒是平鋪即可。

但相對於船可以使用帆或槳櫓來作為動力,而且還安裝有專門來轉向的舵,竹筏在操作上面,就簡單的多了,無論是動力還是轉向,所依靠的就是一兩支篙。

篙就一根長長的竹竿,一般分為前篙和後篙,前篙是控制方向的,而後篙是撐船用的。

槳或櫓不受江河深淺的影響,無論是淺水區或者是深水區都可以使用,但篙不同,它只能是淺水區使用,必須要用篙觸及到江底才能給竹筏提供向前或轉向的動向。

一旦江水或河水的深度超過篙之後,整個竹筏就會面臨著失控的風險,所以這次的試水,必須要摸清郁水的深度,然後選用不同長短的篙,而一旦最長的篙也無法觸及到水底之時,那這段江面就無法使用竹筏了。

經過試水之後,發現郁水入海口的深度超過了十丈,而竹筏所使用的篙最長也只有四丈,而且入海口附近還受到海潮的影響,漲潮時水位將會變得更高,落潮時水位則較低。

所以最終羊祜選擇了沙洲北面的這個河段,這裏在番禺之西北,距離番禺差不多也有十五裏的路程,江面也不太寬,只有兩三裏的模樣,平均水深也就是兩到三丈的深度,最深處也不到四丈,可以使用竹篙來撐竹筏。

郁水會納百川之後,流經番禺一帶入海,在入海之前分為了數支,最大的一支就在番禺新城的西面,而流經番禺城附近的這一支河道,反倒是最窄的,水量最少的。

郁水幹流一直是由西向東的流向,到了番禺附近的時候,才突然地折向南入海,而羊祜最終選定的渡江地點,就是在這個巨大的折彎處。

雖然羊祜也不是太精通水文地理,不過他經過觀察,如果魏軍的竹筏在平直的河道上向在靠向對岸的話,需要克服水流的影響,至少也得劃好幾裏的距離,才能靠近對岸。

並不是說竹筏下水之後,就可以直接橫渡過江,通常受到水流的影響,會產生一個較長的切線,也就是說正常只有兩三裏的河道,往往渡江的距離會長達七八裏甚至是十幾裏。

而羊祜選擇在郁水的折彎處前面下水,江水流過折彎之後,會產生明顯的變化,切線也就相應的變短了,竹筏靠岸也就省時省力不少。

選定了渡江的地點之後,需要羊祜考慮的就是兵力配置的問題了,一只竹筏最多只能乘六個人,光是撐篙的一前一後就需要兩個人,而且撐篙是一個力氣活,必須使用雙手才能完成,也就是這兩名在渡江的過程之中必須要心無旁鶩地來撐篙,必須要保證竹筏能行進地正確的航道之上。

這樣一來,六人之中肯定首先是兩個人無法使用盾牌,無法參與戰鬥,只要在靠岸之後,他們才有可能加入到戰鬥之中。

這基本上就確定了使用長槍兵來當篙手,而且尋常長槍兵的臂力要強一些,由他們擔任篙手也是最為合適的。

所以剩下的四人,至少也得配備兩名或三名刀盾兵,一到二名弓弩手,刀盾兵不但要保護自己,而且要保護身後的篙手以及弓箭手。

毫無疑問,只要魏軍進入到吳軍岸防部隊的射程之內,他們將會遭受到弓箭的打擊,就算是魏軍士兵都有頭盔和鎧甲護身,但面對密集的箭雨,單憑鎧甲的保護是不夠的,只要利用方形的盾牌才能抵禦住箭雨。

羊祜考慮到處於第一梯隊的竹筏將會受到吳軍更多的打擊,所以他在第一梯隊之中,至少安排三個盾牌手和一個弩手,而在後續的梯隊之中,將會安排兩名刀盾兵和兩個弓弩手,以達到攻守平衡。

畢竟在搶灘登陸之戰中,魏軍也必須要保證有足夠強大的遠程攻擊能力,給攻堅的部隊提供火力支持和掩護,避免出現被敵方遠程攻擊兵種壓著打情況。

所以兵力的配置是十分重要的,這種搶灘登陸作戰,注定魏軍是無法一次性投入更多的兵力的,無法在局部形成兵力優勢,這也是困擾羊祜的一個大問題。

而郁水的江面寬闊,魏軍比較擅長的騎兵和投石車都派不上用場,只能是利用竹筏進行強渡攻擊。

究竟成功的幾率有多少,羊祜其實心裏也沒有多少的底。

但仗打到這個份上,魏軍是沒有任何退縮的余地,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如果交州真得那麽好打的話,曹亮隨便派一個將領來指揮作戰即可,又何須派羊祜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