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5章 漏網之魚

張統十分的懊惱,由於勁騎營這邊未能擋得住吳軍的援兵,讓包圍圈之內的三萬余吳軍逃之夭夭,原本按照正常的情況,魏軍是完全有可能將吳軍就地全殲的。

不過張統已經是盡力了,在魏軍主力趕到之前,勁騎營已經是連續地奮戰了一天一夜的時間,以一萬五千人的兵力,擋住了吳軍十萬人的瘋狂進攻,給魏軍主力贏得了圍殲吳軍的機會,否則的話,未等魏軍主力趕到石亭,吳軍就已經逃出生天了。

正是憑著勁騎營的卓越表現,才將十萬吳軍死死地攔在了石亭不得寸進,而為此勁騎營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一萬五千人軍隊損失高達七成,一萬多人陣亡和重傷,以致到最後,只剩下了五千人拼死力戰。

如果不是魏軍主力部隊及時地趕到,勁騎營很可能就已經是拼光了所有的人馬了。

而陸抗的援軍出現,完全是一個意外,事先勁騎營並沒有得到這方面的消息,陸抗從柴桑渡江,長途奔襲而來,確實是打了魏軍一個措手不及。

當然,就算勁騎營有所防備,在他們已經是殺到精疲力竭的時候,也無從再防備了,經過了一天一夜的奮戰,勁騎營幸存下來的將士,也已經到了強弩之末,勉強地憑著意志力在支撐。

而此刻陸抗的人馬,卻是體力旺盛,精力充沛,這麽一支兩萬人的生力軍加入到戰場之後,確實是能瞬間扭轉戰局的。

張統雖是心有不甘,但卻也是無能為力,畢竟以勁騎營現在的能力,真心擋不住啊,只能是眼睜睜地看著吳軍的人馬揚長而去。

不過就算是吳軍的三萬人馬成為了漏網之魚,但至少還有七萬左右的人馬落到了魏軍的重圍之中,在魏軍主力的迂回包抄之下,這些人馬幾乎沒有逃生的機會,雖然他們遠遠地看著孫綝等人逃走了,但他們卻再也沒有機會逃跑了,完全地被吳軍高層所拋棄了。

失望之余,大部分的吳兵選擇了投降,既然他們爹不親娘不疼的,他們又何需再去賣命,反正魏軍這邊是優待俘虜的,降者不但可以免死,而且也不會凍著餓著,和在吳軍之中吃糧當兵也沒啥區別。

吳軍大量的投降,就算有個別試圖負隅頑抗的,也很快就被魏軍所斬殺,這完全是一場單方面的碾壓戰鬥,魏軍根本就不會給吳兵們太多的考慮時間,要麽投降,要麽去死,絕對不會有第三個選項的,稍有猶豫者,就會橫死當場。

吳軍的主將逃走了,自然剩下的那些吳兵也就不肯再為他賣命,投降成為了大勢所趨,近八成左右的吳軍選擇了投降。

這場石亭之戰,也就很快地落下了帷幕,除了孫綝帶著三萬左右的吳軍僥幸突圍而去之外,近七萬吳軍被殲滅,光是俘虜,就是有五萬人之多,以至於俘兵滿營,人滿為患。

對於這些戰俘,羊祜下令一律按魏軍的戰俘政策處理之,不得出現一起虐待俘虜的事件,魏軍要盡可能地保證戰俘營的糧草供應,絕對不能讓戰俘營出現凍死餓死的現象。

這些吳兵之所以肯投降,最主要的還是魏軍喊出了“降者免死”的口號,那些並沒有殉國打算的吳兵聽了這樣的誘惑才主動地放下了武器,向魏軍投降的。

如果魏軍只是口號喊得響,吳軍真正投降之後,遭遇到非人的迫害的話,那麽這些降兵就會後悔他們的所作所為,盡管這好幾萬的人吳軍放下了武器,但如果這些降兵問題得不到妥善處理的話,很可能這些吳兵就會造反就會暴動。

曹亮之所以能夠打敗強大的司馬軍,優待俘虜的政策起到了一個關鍵的作用,對於普通的士兵來說,給誰賣命打仗並沒有什麽區別,唯一有區別的,就是糧餉待遇問題,許多的司馬兵,昨天還在為司馬家出生入死地賣命,今天很可能就會倒戈相向,成為了曹亮軍隊之中的一員,去討伐司馬家。

這其中讓這些降兵心甘情願地變換身份的一個原因,就是魏軍的戰俘政策太優惠了,許多人原本是懷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才歸順的,如果魏軍能給他們一個最為安定和可靠的環境,他們之中的大部分人還是願意加入到魏軍的隊伍行列之中的。

而且這些戰俘就算是加入魏軍,也會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並不會因為是降兵的緣故而受到歧視,對於那就些寒門出身的士兵而言,當兵只是為了混口飯吃和搏一個好的前程,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加入魏軍可以享受到更好的待遇,這些降兵自然是趨之若鶩。

這次的淮南之戰,曹亮不僅僅是要重創吳軍,而且要震懾江東,收復江東的人心,為接下來的渡江之戰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而其中優待俘虜,也是一個最為重要的舉措,對瓦解江東的人心士氣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這些戰俘的家人和親屬都是江東,讓他們的親人和家屬知道他們平安無事,江東的抵抗意志自然而然就會被瓦解,魏軍渡江之日,就是吳國的敗亡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