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7章 陳倉

陳倉是橫亙在關中和隴西咽喉要道上的一座要塞,是關中去往隴西的必經之所,同時由於陳倉坐落在陳倉道的出口處,也成為了漢中進入關中的咽侯要沖,陳倉坐落在這個丁字路口之上,想不成為要塞也難。

陳倉的戰略地位是毋庸置疑的,最為膾灸人口的典故便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秦末劉邦和項羽爭雄天下,劉邦想要兵出漢中,便采納了韓信的計謀,大張旗鼓地去修棧道,由於修棧道費時費力,工程進展緩慢,關中的楚軍都不以為備,那知漢軍繞道陳倉,一舉拿下了鹹陽,打了項羽一個措手不及,為劉邦稱霸天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司馬倫退守隴西之後,便將陳倉做了防禦隴西的第一道關隘,令州泰率兵駐守,以拒魏軍的追擊。

當年諸葛亮北伐之時,就曾兩次進攻陳倉,後來魏國為了防禦蜀軍的進攻,在隴西重點修築了兩座要塞,其一便是天水郡郡治冀縣,第二個便是陳倉了。

郭淮為了興建陳倉關,曾征調十萬民夫參與修築,采隴山之石以築城,所以陳倉關的城墻全部都是用石頭來砌築的,堅固無比。

如今魏軍的部隊大規模的裝備了巨型投石車,夯土的城墻變得不堪一擊,唯有石頭砌築的城墻能夠勉強地抵抗得住,而整個隴西,擁有石砌城墻的兩座城池便是冀縣與陳倉,尤其是陳倉,乃是隴西的門戶,能不能擋得住魏軍進入隴西,陳倉尤為關鍵。

司馬倫進入隴西之後,主動地歸降了蜀國,並且除了保留底線軍隊的控制權之外,其他條件上都做出了大幅度的讓步,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盡快地和蜀國達成協定,集中全力來對付魏軍。

長安失守之後,司馬倫的處境十分的糟糕,單單依靠他的力量,是根本不足以和曹亮進行抗衡的,所以借助於蜀國的力量,成為了司馬倫最為明智的一個選擇。

對於蜀國方面來說,這完全是一個意外的驚喜,其實如果司馬倫討價還價的話,歸降蜀國的時候,他還能獲得更大的好處,但司馬倫不想把時間拖得太久了,他做出了最大限度的讓步,就是為了能盡快地達成協議,以抽出時間來去對付魏軍。

現在的司馬倫,完全是跟時間在賽跑,多一天搞定姜維,他就多一分勝算,反之和蜀國在這兒拖泥帶水討價還價磨磨蹭蹭的話,浪費掉的時間是給予司馬倫任何的官職都換不來的。

其實司馬倫壓根兒就不在乎蜀國方面能給他什麽待遇,畢竟在魏國,他已經是位居大將軍了,執掌朝政,一手遮天,到了司馬昭篡位之後,雖然他手中實質性的權力減少了,但爵位上卻更進一步,被封為了趙王,所以那怕蜀國給他再豐厚的賞賜,也是不可能達到以前他曾經達到過的高度。

而司馬倫真正關心的,是和蜀軍的合作問題,他既然已經降蜀,隴西大地也已經盡歸蜀漢,那麽接下來與魏軍的較量,就需要蜀軍和自己一道,同仇敵愾,並肩戰鬥了,也只有這樣,司馬倫才有希望守往隴西,守住最後的這一片希望之地。

正是因為司馬倫做出了大幅度的讓步,並且在最短的時間內搞定了冀縣的郭淮,隴西的局勢才按照司馬倫的預期有了一個良好的發展。

唯一讓司馬倫有些遺憾的是,就是沒有將郭淮給留下來,其實郭淮手下的那點兵馬司馬倫倒是不在乎,但郭淮這個人卻是司馬倫極為看重的,畢竟郭淮牧守雍涼三十多年,對雍涼的情況了如指掌,其豐富的作戰經驗正是司馬倫所需要的,只可惜郭淮心志甚堅,死活也不願意歸降蜀國。

司馬倫還真不好逼迫於他,萬一將郭淮給逼急了,一把火把冀縣的糧倉給燒了,那司馬倫可就得不償失了,所以司馬倫爽快地答應了郭淮的要求,讓他帶著司馬炎司馬攸離開了冀縣,前往了涼州。

郭淮之所以前往涼州自立門戶,其實不光是他對蜀國有著多年的積怨,更重要的是,他答應過司馬昭,要照顧他的兩個兒子,一旦司馬昭意外身亡,便由郭淮來扶助司馬炎登基,繼承大統,以延晉祀。

如果郭淮跟著司馬倫投降蜀國的話,司馬昭托孤之舉是完全沒有機會實現的,司馬倫對蜀稱臣,那麽司馬炎也一樣得稱臣,從此晉祀將絕,這世上再無晉之國號了。

正因為如此,郭淮才不得不做出一個決定,那就是放棄隴西,撤往涼州。雖然隴西一帶是郭淮立國的根本,但面對姜維和司馬倫的兩路人馬,他根本就沒有守住的能力,與其拼個魚死網破玉石俱焚,倒不如主動地和司馬倫交換條件,撤離冀縣,這樣既可以保全司馬炎兄弟的性命,郭淮也不用違背自己的心願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