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6章 遷都

司馬師最終還是接受了司馬倫的建議,撤軍關中,遷都長安。

盡管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決擇,但司馬師在再三地權衡之下,認為遷都將會是目前唯一能改變形勢的策略,司馬家的老底和根本就在關中,司馬懿苦心經營了十余年的關隴之地,便是司馬家最後的退路所在。

關中乃是先秦故地,周朝和秦朝,都是發跡於關中而得到的天下,所以自古以來便有得關中而得天下的說法,而且關中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漢代的張良就曾盛贊過關中:“夫關中左崤、函,右隴、蜀,沃野千裏,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進而,天府之國也。”

漢末之時,董卓作亂,十八路諸侯紛起討之,董卓不敵,也只好是遷都到了長安,正因為有崤函之險,十八路諸侯雖然兵多將廣,卻也奈何不了董卓,最後是星流雲散,各奔前程。

其實如果董卓自己不作死的話,他就不會死在呂布的手中,如果董卓真得能占據關中,勵精圖治,這天下還未必會由曹劉孫說了算。

自從黃河防線被曹亮突破之後,整個的形勢便是急轉直下,並州軍一路勢如破竹,席卷了兗青豫徐揚荊六個州,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司馬軍喪失的地盤,就超過了以往損失的總和,現在司馬師所有控制的區域,除了洛陽之外,也就只剩下雍涼二州了。

失去了屏障和保護的洛陽,三面臨敵,形勢早已變得芨芨可危了,想要守住洛陽,這大概也是司馬師不肯認輸的一個心結吧,因為洛陽是國都,是社稷的根本,丟掉了洛陽,那還能算是執掌天下嗎?

但司馬倫一針見血的指出,洛陽無險可守,一旦並州軍大軍殺至,洛陽是在劫難逃,以前在並州打了敗伏,在冀州打了敗仗,司馬軍還有恢復元氣的可能,但如果在洛陽敗了,那可就輸光了所有,再無翻牌的機會了。

認真地思考一下,司馬倫遷都的建議其實是司馬氏保存最後實力的最後方法,司馬師退守洛陽時還有十多萬的兵馬,這次司馬倫從淮南又完好無損地帶回了十萬人,再加上雍涼駐軍七八萬,算起來司馬師的手中,如今能調動的軍隊,竟還有二十八萬左右。

當然和司馬家全盛時期的六七十萬兵馬比起來,現在的兵力已經是萎縮了不少,想想當初,曹亮不過是占據了一個小小的並州之地,貧瘠荒涼,司馬家根本就沒有把他放在眼裏,但十幾年的時間過去了,曹亮一步步地發展壯大,竟然囊括和席卷了大半個天下,世事之變幻莫測,真是讓人無法捉摸。

司馬師感覺到自己身疲力乏,真得是再難以堅持下去了,當年司馬懿病故之時,將天下大事托付於他,希望他能將司馬家的大業發揚光大,百尺竿頭,再進一步。

到了司馬懿時候,司馬家已經是位極人臣,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這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自然是不難理解的,司馬師也確實是朝著這個方向努力邁進。

可惜事與願違,司馬師清掃了無數的障礙,就連皇帝都給他廢掉重立了,但曹亮這顆眼中釘肉中刺他就是始終都無法撥除,而且親眼看著曹亮一步步地壯大起來,鯨吞天下,甚至到了最後,他都看不到了,只能是在黑暗之中聆聽前方傳來的一個個噩耗。

司馬師真得累了,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打擊讓他是疲憊不堪,他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麽把一手好牌給打得稀爛的。

這個時候,司馬倫的突然歸來給了司馬師無盡的希望,要說司馬師的手下,謀臣名將如雲,卻無人能給出司馬師這樣具有高度前瞻性的戰略決策,唯獨是小小年紀的司馬倫,敢想敢說,敢做敢為,司馬師突然地萌生了一個念頭,那就是自己已經老了瞎了,何不將大位順勢並給司馬倫,也許在司馬倫的帶領之下,司馬家能走出這至暗時刻,重塑輝煌。

司馬師突然顯得無比的興奮起來,以司馬倫現在展現出來的能力,已經完全是超越了他,如果將所有的權力都交給他的話,司馬家何嘗不會走出一條中興之路來。

和曹亮的這場爭鬥,自己無疑是最大的失敗者,但是司馬倫還年輕著呢,而且到目前為止,他所展現出來的超凡智謀,讓司馬師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幾十年之中,他將會變得更成熟更睿智,而曹亮也將會和自己一樣,逐漸地老去,這一代人的較量,自己已經是完敗了,但下一代人的較量,才剛剛的開始,這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司馬師並沒有急著將他的這個想法告訴司馬倫,接下來的事,他自然會做出相應的安排,首先司馬師便是采納了司馬倫的建議,下令遷都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