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3章 好大的魄力

司馬昭一聽曹亮殺向了河內,悚然大驚,立刻下令各個渡口的守軍嚴陣以待,做好應戰的準備的,整個司州的黃河防線上,如臨大敵,司馬軍晝夜都不歇息,全部堅守在大堤上。

那知到了最後,曹亮的軍隊壓根兒就沒有兵臨黃河,只是在河內境內穿郡而過,然後從軹關道進入了河東郡。

司馬昭聞訊如釋重負,確實這次曹亮大軍壓境,給司馬昭帶來了不小的壓力,盡管洛陽這邊的黃河防線是最為堅固的駐守的兵力也是最多的,但是司馬昭心裏還是沒有什麽底氣,畢竟有曹亮這種妖孽級別的人物,司馬昭根本就不敢保證所謂固若金湯的防線能有多強,萬一黃河防線失守的話,那就是滿盤皆輸啊。

還好曹亮的目標根本就不在洛陽,他到河內來,也只不過是匆匆的一個過客,而且絲毫都未曾停留,來如一陣風,去似一片雲,仿佛連痕跡都未曾留下。

司馬昭站在小平津渡口邊上,吹著凜冽的寒風,徹底地淩亂了,這次曹亮只是途徑河內,就讓他們手忙腳亂,如臨大敵,如果曹亮下一次真得來攻打洛陽的話,以他們的這種狀態,洛陽真得能守得住嗎?

司馬昭很是奇怪,既然曹亮如此急匆匆地返回並州,為何不選擇相對來說比較近的路呢,走軹關道,那可是要在河內郡兜一個大圈子的,如果僅僅只是為了向司馬軍進行示威的話,那是完全沒有必要的。

不過奇怪歸奇怪,只要平安無事便好,虛驚一場的司馬昭自然懶得去管曹亮有什麽企圖,只要他不針對洛陽便好。

曹亮自然在這個時候不會對洛陽有什麽謀劃,繞行河內,只是曹亮回師並州的中途的一站而已,他甚至連到黃河邊看一眼的時間都沒有,徑直地便奔軹關道而去了,並州的軍情十分火急,根本就容不得曹亮有所耽擱。

而且曹亮選擇的路徑在諸條道路之中是最遠的一條,所以為了能夠及時地返回並州,倍道而行是不可避免的,左軍團的整個行軍速度全部到了提升。

對於騎兵而言,這樣的速度或許算不了什麽,但對於步兵而言,長途跋涉,就顯得有些辛苦了。

但就算是再辛苦,這些將士們都沒有流露出抱怨的情緒來,反倒一個個是憂心沖沖,焦急萬分的樣子,恨不得脅生雙翅,飛回到並州去。

這些將士之中,並州籍的士兵幾乎占據了一半以上,如今他們的故土家鄉遭到了匈奴人的侵擾,他們的家人都有可能會蒙難,畢竟這些胡人的兇殘是天下聞名的,燒殺擄掠,無惡不作,他們侵入並州,必定給並州百姓帶來無窮的災難,並州軍早一步趕回並州,便可以救父老鄉親們與水火之中,所以他們更是心憂如焚,疾步快走,誰都不肯落後半步。

正常情況下,軍隊的行進速度一般都會控制在五十裏之內,還得余下時間進行宿營並且保持一定的精力和體力,以應對一些突發的情況。

但曹亮要求左軍團的行進速度不低於每日一百裏,這樣高強度的行軍,必然會導致步兵的體力消耗過大,所以曹亮簡化了宿營的要求,每到宿營之時,只搭建簡易的帳蓬,不修建防禦設施齊備的營寨,以節省時間和體力。

這樣的做法其實是兵家大忌,一旦遇到敵襲,後果不堪設想,不過曹亮有曹亮自己的算計,黃河這道天險,隔阻了並州軍南下的道路,同樣也隔阻了司馬軍北上的道路,所以那怕進入到了河內郡的境內,並州軍都是安全無比,司馬軍基本上沒有可能跨河而擊。

不過就算是遭遇到敵襲,曹亮一樣也是無懼的,畢竟他的手頭,還有三萬人的騎兵隊伍,每到宿營之時,曹亮都會把騎兵部隊布署到步兵營地的四周,用騎兵來當做營地的圍欄。

這道圍欄,可比什麽木頭做的堅固得多,就算是真有人膽大妄為地想要來偷襲,他也要掂量一下,有沒有破掉越騎營防禦的能力。

所以曹亮才會簡化掉不必要的宿營要求,盡管這些要求是正常情況下不可或缺的,但現在曹亮為了保持行軍的高速度,只是是這麽做。

軹關道險峻無比,再加上對峙多年道路不通年久失修的緣故,路況奇差,嚴重地影響到了行軍的速度。

鄧艾主動的請纓擔任開路先鋒,身先士卒,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大軍的前行鋪平道路。

按理說鄧艾身為左軍都督,乃是左軍團統帥,這種臟活累活根本就輪不到他,但鄧艾並沒有自恃身份,沒有發號施令,主動地將苦活累活攬到了自己的身上,為了保證大軍的順利前行,默默地甘為馬前卒。

有鄧艾的表率作用,整個左軍團的士氣昂揚,在這段最為艱苦的旅程之中,人人爭先,個個奮勇,竟然要比原計劃提前了兩天到達了鐵刹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