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1章 難兄難弟

“兄長,此次出征冀州,還是讓小弟來領軍吧,這天下大局,還得由兄長來主持才是。”議事會之後,只剩下他們單獨相處了,司馬昭才對司馬師說道。

自從新城之戰後,司馬昭是信心爆棚,對出征打仗格外的熱衷,此次出兵冀州,司馬昭便是心癢難耐,主動地向司馬師請纓,請求代他出戰。

畢竟司馬師身份尊貴,需要他來坐鎮洛陽主持大局,如果司馬師率兵出征的話,洛陽豈不空虛,如果再有李豐張緝這樣的小人作亂的話,那局面豈不是難以收拾了。

所以司馬昭才會提議自己領軍出征,司馬師坐鎮洛陽主持大局,在他看來,這才是最佳的方案。

司馬師笑了笑,輕輕地拍了拍司馬昭的肩,道:“這次冀州之戰,關乎到我們的生死存亡,所以愚兄必須要親征,這次你就留守洛陽吧,朝政之事,就拜托你和幾位兄弟了。”

司馬昭有幾斤幾兩,司馬師能不清楚嗎?雖然新城之戰司馬昭是大獲全勝,但新城之戰真正的功臣卻是張特,如果沒有張特堅守合肥新城百日,諸葛恪又怎麽可能會輕易地撤軍呢?說到底,司馬昭只不過是撿了一個現成的便宜而已,未必能證明他指揮戰鬥的水平有多高。

而東興之戰卻是一場硬仗,盡管當時的主將的是諸葛誕,但作為監軍的司馬昭卻也未能起到任何的作用,最終魏軍大敗,司馬昭也是難逃責任的,事後被削去爵位,雖然明面上是代人受過,但實則也是難辭其咎的。

而同曹亮作戰,跟打吳國又是兩碼事,曹亮的文韜武略,就連司馬懿都不是對手,司馬師都沒有戰勝他的自信,如果派司馬昭前去,毫無疑問,肯定是一敗塗地的。

所以那怕司馬昭信心百倍地主動請纓出戰,司馬師也不敢將兵權交給他,和吳國打仗,打敗了和打勝了都沒多大的區別,吳國沒有能力繼續北上,魏國也沒有能力繼續南下,雙方在淮南永遠都只是一種拉鋸戰的態勢,勝負其實是無關緊要的。

但和曹亮的較量卻是生死攸關的,勝則生,敗則死,存亡就在這一戰之中,如此重要的戰役,司馬師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來,親力親為,假他人之手,不可能的!

司馬昭無奈,他深知司馬師決定了的事,那幾乎是無可更正的,哎,他也只能心底裏暗暗地道聲遺憾了。

司馬昭最大的心願,就是手刃曹亮這個仇敵,如果當初不是他擄走王元姬,何致於讓他們夫妻反目,最終導致王元姬自縊身亡,論及罪魁禍首,那肯定是曹亮無疑。

司馬昭對曹亮是恨意滔天,如果能親自打敗曹亮,將其手刃,也算是為王元姬報仇雪恨了。

這次出征冀州,無疑讓司馬昭看到了報仇的希望,所以他才會如此積極主動地請纓出征,可司馬師不同意,他也是沒有辦法,只得道:“兄長如果能有機會生擒曹亮,還請兄長能將他帶回洛陽,交給小弟發落如何?”

司馬昭的心思,司馬師焉能不明白,但越是如此,司馬師越不敢將兵權交給司馬昭,一個被仇恨蒙蔽了心智的人,往往行事會變得極端起來,利令智昏,做出許多不明智的事,很可能會導致糟糕的後果。

若論仇恨,有誰能比司馬師跟曹亮的仇深,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奪女之怨,司馬師都占盡了,這仇恨比天高比海深,當初司馬師都恨不得把曹亮剝皮抽筋,也能泄心頭之忿。

但真正坐到如今這個位子上,司馬師才大徹大悟,所謂的仇恨,也不過是浮雲罷了,司馬懿曾經反復地告誡他,小不忍則亂大謀,真正的男人要胸懷天下,而不是鼠肚雞腸地記住那些恩恩怨怨,否則的話,一輩子難成大事。

現在的司馬師不能說已經放下了這些恩怨,但最起碼不會被這些恩怨蒙蔽自己的心智,他現在所做的一切,都能理性地去判斷,決不會是為了復仇而打仗。

司馬師笑了笑,道:“好,如果真得擒住曹亮,為兄一定會交給你發落的。”

司馬昭喜道:“多謝兄長。不過兄真得不想手刃他嗎,一報當年的奪妻之恨,了結這段恩怨嗎?”想想他們哥倆也算是難兄難弟了,這麽多年來,他們可都被曹亮給欺侮透了。

司馬師淡然一笑道:“子上,等你將來有身居高位的時候,你也會發現,所謂的恩怨不過是過眼的煙雲,現在為兄只考慮怎麽才能打敗曹亮,至於報仇的事,並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司馬昭有些迷惑,打敗曹亮和復仇曹亮有區別嗎?

不管怎麽說,司馬師答應將擒獲曹亮之後交給他來處置,也算是可以了卻司馬昭的心願了,看來他得好好想一想,該怎麽處置曹亮才能解他的心頭之恨,一刀斬了太便宜他了,就算是五馬分屍也讓他死得太快了,最好是扒皮抽筋零刀碎剮再點個天燈,這樣才能讓司馬昭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