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8章 鐘會的防禦策略(下)

鐘會在鄴城周邊建立起了一個大的防禦網絡,北至邯鄲,南至安陽,東至魏縣,西至涉縣,除了將這些城池強化成為要塞堡壘之外,而且在這些城池之間,縱橫交錯地深挖壕塹,以阻擋騎兵的進攻。

單純地來守鄴城,其實是比較危險的,一旦鄴城被圍,內外交通斷絕,城中人心惶恐,勢必難以久守,而強化鄴城外圍的防禦,拒敵於百裏之外,這樣鄴城防守的彈性就大。

而且鐘會以鄴城為中心,打造了一條從信都通往河內的聯結通道,中途的南宮、經縣、平鄉、巨鹿、廣平、曲梁諸城,也將成為這條防禦路線上的重要的幾環。

簡而言之,整個冀州的防禦網絡,呈一個巨大的丁字形。

雖然說冀州的軍隊人數眾多,但是只能是各守一城,在數百裏的跨度之內,是很難做的互相救援的,因為一旦冀州軍離開城池,很可能就會遭到並州騎兵的截殺追擊,步兵沒有任何的速度可言,一旦被敵人騎兵給咬住,是很難脫身的。

所以,鐘會把北線的防禦交給呂昭,而自己則親自負責鄴城的防禦,他深知,一旦戰爭開始,冀州將會被割裂成兩個部分,甚至若幹個部分,到時候,誰也指望不上誰,只能是各憑本事了。

呂昭對鐘會的這個安排基本是比較滿意的,說實話,在鐘會到來之前,呂昭原本是冀州的一把手,大小事務皆是呂昭說了算,但鐘會突然地淩駕在他的頭上,讓平時頤氣指使慣了的呂昭很是不適應,甚至對司馬師是頗多怨念。

要知道,呂昭可是實打實的司馬氏嫡系,數次進攻並州,他格外的賣力,對司馬家也是忠心耿耿,按理說,他的冀州掌軍為政,也沒有什麽過錯,就不知道司馬師為何對他不信任,居然會派鐘會前來都督三軍,總攬冀州的軍務。

說實話,呂昭對鐘會並不感冒,這個毛頭小子除了會寫點文章,能寫一手好字之外,似乎並沒有什麽優點了,之前也沒聽過他帶過兵打過仗,只是在司馬懿父子身邊當過幕僚,看來還是近水樓台先得月啊,跟司馬師拉好關系,就連河北都督這樣位高權重的職位都可以輕易地搞到手。

一山容不得二虎,呂昭甚至比較擔心鐘會到來之後,會刻意地排擠自己,將冀州的軍政大權把緊緊地抓在手中,讓了靠邊站。

不過接觸之後,呂昭覺得自己的擔憂還是多余的,鐘會雖然身為都督,但卻沒有什麽架子,對呂昭也是比較尊重,涉及到冀州防務的問題,鐘會往往會首先和呂昭進行商量。

甚至鐘會還主動地表示,自己有領軍打仗方面經驗有所欠缺,而呂昭是魏國的元老級別的將領,帶兵經驗豐富,希望可以得到他的指教。

甭管是不是客套話,反正呂昭還是比較受用的,對鐘會的感觀是大為改變。

此次鐘會將冀州北線的防禦任務交待給了他,讓呂昭更是大為興奮,這次劃歸到他麾下的軍隊有十五萬人之多,呂昭雖然身為鎮北將軍冀州牧,但還真沒有統帥過這麽多的人,鐘會對他委以重任,呂昭的成就感特別的強,對待這個任務也是兢兢業業,絲毫也不曾懈怠。

鐘會暗暗發笑,他來冀州之前,就曾聽人說過呂昭這個人喜歡戴高帽子,吹捧他幾句就能讓他俯首貼耳,為自己所用。

現在冀州的局勢危急,正是用人之際,鐘會可不希望爭權奪利把冀州的局面搞得一團糟,所以適當的保持低姿態有助於緩和他與呂昭之間有些緊張的關系。

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在前往冀州之前,司馬師就曾叮囑過他,要他和呂昭保持好關系,齊心協力守住冀州。

鐘會清楚,自己的到來必然會影響到呂昭在冀州的地位,原本他是冀州的一把手,但現在職務雖然沒有變,但朝廷派遣一個更大官空降到了他頭上,呂昭的心情自然是不爽的。

在呂昭看來,朝廷完全沒有設置河北都督的必要,就算要設這個官職,自己理應也是第一人選才是,沒理由派一個完全沒有打仗經驗的人來擔任這個職務。

所以鐘會很聰明地選擇了以示弱的方式向呂昭示好,借此而贏得呂昭的信任,這樣他的冀州的許多舉動和安排也就少了一些掣肘,辦起事來也就方便的多。

至於將冀州北部的防禦全部交給呂昭負責一事,並不代表鐘會將手中的權力心甘情願地讓出去,而是他一個迫不得已的辦法,因為冀州南北相距比較遠,數百裏的路程,一旦打起仗來,指揮確實是一個大問題,鐘會不可能坐鎮鄴城就能將北部防線的事處理的井井有條。

所以北線的防禦必然另行安排人來指揮,而冀州境內,最合適的人選也莫過於呂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