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第2/3頁)

紀纖纖終於想到了京城的爹娘。

她皺皺眉頭,但並不是十分擔心:“我們紀家是千年望族,歷經幾朝,什麽大風大浪沒見過,父王一反,祖父父親只要向朝廷表明毫不知情,朝廷最多暫停紀家男人的官職,避免他們與父王勾結,不可能痛下殺手,落下一個濫殺的惡名。父王敗了,紀家面上無光,父王成了,自會恢復紀家的榮光。”

魏昳一邊聽著,一邊想四個兄弟的姻親。

老三那邊是殷家,殷聞雖然得罪了父王,殷墉把家底一交,一下子就成了父王這邊的功臣。

老四那邊是郭家,更不用說。

老五那邊雖然沒錢沒兵,卻有個深受父王倚重的崔玉,崔玉那滿腦子主意,發揮好了能抵幾萬兵馬。

這麽算來,紀家龜縮京城,最沒用了,一點都幫不上父王。

至於大哥那邊的徐家,現任鎮國公徐耀在兵部做事,無論他自己的軍功還是老國公的戰功,使得徐家在本朝各軍裏都有一定的威望。如果徐家肯支持父王,朝廷便是腹背受敵,如果徐家像紀家一樣明哲保身,那大哥也算跟他作伴了,如果徐家支持朝廷……

魏昳摸了摸鼻子,真那樣,大哥的妻族就相當於扯了父王的後腿,還不如紀家。

.

燕王誓師當日,也派人給京城送了一封折子,內容差不多,痛罵黃仁、齊韜、殷聞是奸臣小人,新帝年輕被他們蒙蔽,那就由他這個王叔替侄子鏟除奸佞,才不負先帝冊封藩王時留下的“外戍邊疆、內討奸臣”的祖訓。

新帝魏昂看了折子,勃然大怒,立即調兵遣將去鎮壓燕王的造反。

外面派了兵馬,京城這邊也要嚴查是否有燕王的內應。

第一波查的,便是燕王府的幾家姻親。

紀家是望族,不但與燕王是親家,子女也多與京城各世家聯姻,如果沒有證據便將紀家眾人下獄,其他官員恐怕也會心神不安既而生亂。所以,在紀老爺子率領紀家男人主動遞上辭呈以證明紀家沒有勾結燕王的時候,魏昂就準了,稱朝廷會調查清楚,如果確認紀家沒有反心,日後還會官復原職,在那之前,紀家眾人就安安分分在家裏待著,自有士兵監視。

包括燕王長女魏槿所嫁的夫家、李側妃的母族李家,同樣停官幽禁於府內。

郭家親戚多在北地,還有一個蜀地的蜀平侯。

蜀平侯是先帝朝時的老臣,威望只略遜色於徐家,且蜀地偏遠,也許朝廷的兵馬能在詔書抵達蜀地前就壓制了燕王,魏昂就先沒動蜀平侯,只密詔蜀地附近的官員留意蜀平侯的動靜。

殷家除了一個殷聞,殷墉已經投靠燕王,留著一起抓便是。

不過,有人提醒魏昂,稱燕王三子魏曕的舅舅溫成在京為官。

溫成沒什麽根基,魏昂直接將溫家眾人下獄了,溫成有個女兒溫如月嫁給了永城侯家的庶子薛七,那薛七抗倭有功,且得知燕王造反時便將溫家女兒貶為了妾室,再加上魏昂有位寵妃是薛家女,魏昂就沒有再追求溫如月的罪狀。

這幾家都好處理,難的是徐家,徐耀不但是燕王的妻兄,也是魏昂的舅舅。

魏昂將徐耀請進宮,拿著燕王的折子跟舅舅哭了一通:“舅舅,皇祖父屍骨未寒,燕王叔便逼朕至此,還請舅舅替朕主持公道!”

徐耀素來剛正不阿,與徐老爺子一樣忠君,忠於先帝,也忠於先帝親自立下的新帝。

於是,徐耀當著皇帝外甥的面,大筆一揮,面色鐵青的寫了兩份信,一封給燕王,痛罵燕王不忠不孝,嚴詞勒令燕王迷途知返自己來朝廷負荊請罪,一封給徐王妃,說得也很難聽,從徐家老爺子的家規講到女子的婦德,要徐王妃帶著燕王府的子孫們投降。

寫完信,徐耀對魏昂道:“皇上,若燕王執迷不悟,臣願領兵親自去捉拿反賊!”

首輔黃仁暗暗朝魏昂遞個眼色,縱使徐耀站在朝廷這邊,也不能輕易派徐耀出兵,以免徐耀被燕王拉攏,白送兵馬給燕王。

魏昂明白,擦著淚道:“只盼王叔能聽進舅舅的勸。”沒理徐耀請戰那話。

很快,朝廷的使臣分別帶著兩封信去見燕王、徐王妃。

燕王先收到了徐耀的信,看完臉都黑了。

當年老國公病逝,他寫了一封自己十分滿意的悼詞,徐耀一個字都沒回他,現在倒是回了,罵得比什麽都難聽!

燕王將信丟在地上,一劍紮了上去,足見其心中之恨!

魏昡想知道舅舅說了什麽,拔出父王的佩劍,撿起多了一個大窟窿的信紙,看完之後,怒發沖冠!

“舅舅也太偏心了,明明是新帝先對藩王們趕盡殺絕,他真看不見?”

崔玉這才上前看信,其他武將也都圍了過來。

對徐家老爺子,武將們是敬重的,連帶著也願意給徐耀幾分面子,可徐耀如此辱罵燕王,哪個還把他當回事?紛紛來勸燕王別與這種人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