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三章合一(第2/7頁)

“我把這事兒跟部長說,部長都驚訝得很。而且,我還和專利局的老胡聊了聊這事兒,老胡也興奮的很,跟我說,他們正在推進《夏國專利法》的進行,這就是很好的案例。”

劉成禮這才知道,何熙換生產線這事兒居然早就放出過話,他心裏不由想:這丫頭可不是一般人,真是藝高人膽大,那會兒她就是海州顧問吧,都敢跟部長這麽說,跟我說這事兒,也就正常了。

說到這兒,張俊才回歸原題:“還能有比這個更嚇人的?”

劉成禮也就輕松很多,張俊也是受過驚嚇的,不怕他跳腳:“何熙昨天過來,我讓她負責二手設備工作組。”

這話一說,他就感覺到張俊看他一眼,他也知道這事兒推的太明顯,不過硬著頭皮說下去了:“何熙是個實幹家,當天就帶著三個組員進行了資料收集,今天到了我這裏匯報。從資金政策等方面分析,認為我們部委來做二手設備進口這事兒的可能性。”

他將從何熙那裏拿的資料遞給了張俊,而且還拿出了一份本身就寫好的報告,這是他自己的見解,也一起遞了上去。

張俊看他一眼,拿著資料回了桌子前,認真地看了一遍,並沒有表態,而是問:“何熙什麽意思?”

劉成禮倒也不隱瞞,直接說了何熙的兩條路,第一條路說出來的時候,張俊和劉成禮的反應是一樣的:“太耗費精力,得不償失。”

可當第二條說出來後,張俊也沉默了,他兩只手相互扣了扣,並沒有說話。

劉成禮接著說:“這事兒我是這麽看的,一方面我贊同,這事兒幹比不幹強,但另一方面我擔心,這生意是不是有點大?她可是個民營企業。我們能把這麽大的利潤給她嗎?”

不過劉成禮最終還是說了一句話:“如果真可以幹的話,我還是推薦何熙,她從能力資質和心性上都很合適。”

張俊意外看了他一眼,他怎麽可能不知道何熙來的原因,他還以為劉成禮對何熙不會很喜歡呢,但這句話說出來,就說明劉成禮對何熙的認可。

這就是人格魅力了。

那邊劉成禮還等著,他尋思這事兒怎麽也要開會研究一下,卻沒想到,張俊來了句:“有什麽理由不幹呢。利潤也是人做起來的,她幹不好哪裏來的利潤,她幹得好,按國家規定繳稅納稅,我們有什麽好擔心的。難不成怕我們設備升級太快了嗎?”

倒是何熙,從劉成禮辦公室出來,就直接回了工作組。

一進門就發現王希和林侯勝兩人湊在一起,正在埋頭幹活,杜大海一個人在旁邊喝茶看報紙。

何熙進來,杜大海先發現的,立刻將報紙放下了,叫了一聲:“何組長,你回來了,怎麽樣?劉司長怎麽說?”

他一出聲,那邊兩人也擡起了頭。

何熙沒回答杜大海的話,而是走過去看了看,“你們這是……”她瞧了瞧,看的是帶回來的櫻花語的一些資料,何熙就問:“你們懂櫻花語?”

林侯勝笑笑說:“我懂一些,但都是書面功夫,說不了。王希也懂一些,他上大學專門學的二外,這不整理資料,翻到了這個,我倆一瞧這麽便宜,就看上了。”

他倆就是聽說二手設備便宜,但顯然沒想到是這個價格,這會兒聲音都帶著興奮。

“這個龍門銑床,我記得我們在78年進口過一台,是啤酒國生產的。同樣的型號,我們足足花了620萬元。可是這個報價我按著匯率算了算,居然只需要150萬,這差太多了。”

“雖然這是用過了七八年的機床,但機床這東西本來就非常耐用,還可以升級,這個並不差,這得節省多少外匯!”

可不是嗎?這就是何熙非常想要推進這件事的原因。

不過王希他們也挺謹慎的:“這是真的嗎?這麽便宜為什麽他們自己不買,賣給我們?他們自己用不就行了。這還挺新的。”

何熙剛想說話,就聽見杜大海發表了高論:“你算是問到點上了,我覺得二手是便宜,但是便宜這麽多,不可能。你看看泰斯集團過來談判,這可是集團跟國家的談判,他們也敢耍花招,不就是為了錢嗎?”

“這小櫻花國怎麽可能這麽好心,我覺得這恐怕是虛假廣告,等著付了錢到手不知道是什麽玩意。還是得小心點。”

何熙記得,她昨天來的時候,杜大海和林侯勝爭論,杜大海就是不看好這事兒的。

本來這也沒什麽,不過他們就是幹這個的,難不成人家廠家企業來問,也這麽回來,這顯然不行。

何熙就提醒了他一句:“最好是在有調查的情況下再下結論,否則容易傳謠。”她隨後給王希他們解釋了一下櫻花國產業升級的事情。

王希忍不住唏噓:“天哪,這中機床在咱們這裏就是大寶貝,那不是厲害的師傅都不讓上手的,他們居然都不要了,這差距可太大了。”不過他隨後就忍不住笑起來,“可這也太棒了,他們不用正好我們用。給我們省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