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第3/3頁)

據說啟國的這種制度也給其他國家帶來啟發。

對平民和女性來說,那是人間天堂,而對貴族男性來說,那同樣是人間天堂。

因為啟國商業發達,又鼓勵技術革新,所以什麽好玩意兒都有。他們那裏昂貴的酒、糖、香料、細棉綢緞,在啟國都是平民都用得起的東西。

詩人們稱,回到故國,會有一種從文明世界回到部落時代的感覺,所以很多人在啟國住下就不想再回去。

因為啟朝太有名,主持人跳過對啟朝的介紹,直接說起這張圖:“而這張圖的主人,就是被我們網友戲稱為古今第一扶貧辦主任的田文正田以農,也是啟國初期參與制定百年國策的三位大臣之一。

“至於圖的原作者,現在認為是田以農的老師,顧正中先生。”

現場和電視機前的觀眾頓時露出曖昧的笑容。

三年前‘田文正墓’的發掘帶來的震撼此刻想起來還覺得激蕩。

誰能想到,傳聞中那個不近女色將一生奉獻給百姓的田文正其實是有心上人的,他的墓穴中還留著當年他們分隔兩地時寫的部分信件和交換的信物,甚至還有田文正畫的‘顧正中’的畫像。

可惜,當時那個環境,男子相戀本就不易,還是師生關系,他們兩人也只能相隔兩地,互相傳書表達情意。

從已經披露的信的內容看,兩人身邊都沒有其他任何人,尤其田文正,歷史記載,他身邊連個丫鬟小廝都沒有,一切親力親為。

一邊是貧苦的百姓和年幼時的誓言(啟國高祖皇帝的日志中提到),一邊是相愛相守的戀人。

“世間安得如意法,不負黎民不負卿?”

田文正忍痛選擇了黎民百姓,此後一生未娶。

而田文正的老師,只出現在田文正信件中的男人,他為了愛人的理想,寧可忍受著相思之苦不肯出現在世人面前,背後卻偷偷為他做了許多事。

田文正到哪裏做官,他就收集那裏的資料,集結成冊寄給他。之後更是煞費苦心,為他制作了以當時的科技條件看來不可思議的《萬裏錦繡圖》。

想到這對雙向奔赴,卻因為時代不得在一起的有情人,觀眾都是一臉嘆息。

台上主持人知道觀眾在嘆息什麽,‘千古癡情師生戀’估計已經開始刷屏,不過他不好多說這方面的細節,只是拿出田文正的生平簡介開始介紹這個人物,畢竟這張圖的創作背景和作用,和這個人物是息息相關的。

田喜,字以農。祖籍匯州,後移居平江府。‘啟’時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教育家、小說家、畫家、音樂家。

田以農幼年喪父喪母,逃荒至平江府,培育三錦魚維持生計,並苦讀及第,授定沙知縣。後歷任西州知州、南錦知府、卉省巡撫等職。

其任職期間,主持開設西北互市和平江貿易港,為各地挖掘經濟物種百余種,引入國外優良作物十余種,積極推廣平民化教育和女子就業。著有《大漠英雄傳》、《花間遊記》、《百鬼志》等十來部小說著作。

因其‘為民寫書’的舉動,世人尊其為‘話本國相’。

年六十時病逝任上,萬民哭靈,追送十裏。後葬功勛陵,啟第三代女帝武帝親書‘國之脊梁’,累贈太師、賢國公,謚號‘文正’,入歷代帝王廟,史稱田文正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