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第2/3頁)

“別說胡話,捂一捂汗就好了。”村長的大兒子憋出一句,一雙眼都紅了。

那小姑娘也圍著她娘哭:“娘,別丟下我。”

“都別哭了。”村長掀開帳篷草簾子,他把一個小袋子拿進來,“喜娃子給的,他說裏頭有治發熱的藥丸,一天三粒,餐後服送。”

“喜娃子?”村長大兒子驚訝地看著手裏的袋子,他打開一瞧,裏面不但有個小瓷瓶,還有足足三四斤的小米。

“她娘,你有救了。”村長大兒子眼淚滾出來,喜極而泣。

村長也沒想到裏面還有這麽多的正經糧食,他們家如今都開始吃草根了。

上一個城市,那買賣人的,一個大姑娘才能賣十幾斤糧食。

“先抓一把給你媳婦熬粥,以後有了糧食記得還他。都記得這個恩情,他給的不是糧食和藥,是命。”

也是村長的兒媳婦命不該絕,高燒之後靠著這點米粥和不知道靈不靈的藥丸,居然熬了過來。

村長一家都沒有對外說,災民裏生病的不只是他一家,萬一被人知道,安以農就是有一箱子的糧食和藥,也是不夠用的。

“雪要下到什麽時候呢?”

掃完棚上和四周圍的雪,安以農搓著手縮進車裏。

這雪太重了,不及時清掃能把棚上糊著的油紙壓壞,他不得不每天爬起來掃雪,好在他糊棚的時候用的是最厚實的油紙,風吹雨打兩個月了還是好好的。

顧正中看到安以農進來,連扇子都沒扇,只是心念一動,安以農身上頭上的雪花自己就消失了,暖意暗生。

如果有其他人進了他的車,一定會驚訝地呆住,這只用一層粗布隔出的小小車廂,竟比外頭暖和了好幾度。

安以農盤腿坐下,拿起放在褥子上的一冊書籍。這是顧正中帶來的,反正雪大他們走不了,幹脆在這好好讀書。

他拿著書,上半身挺直,雖然看著一副狼狽的難民模樣,但是已經成為氣質一部分的儀態卻是無法騙人的。

顧正中在旁看著,覺得賞心悅目。

其實他要求的強度實在有些難為人,就算四歲開始啟蒙的世家子弟都未必能跟上。但是安以農從未抱怨,他只是認認真真去執行,用最高效也最嚴苛的方法要求自己。

勤勉、好學、聰慧、一點就通,如何能不喜歡這樣的學生?

大雪連著下了幾日,車輪都被厚厚雪層淹沒,大地一片白茫茫。災民愁容滿面,這要如何走?總不能一直等到化雪。

“改道,往東走,東邊的平江府距離我們最近。”一人出主意。

“平江府?不是說那兒才遭過水災麽?”

幾個領頭人在那裏商量,有人當機立斷,也有人遲疑,平江府可是出了名的多災多難。

“這樣吧,我們分開走,一部分繼續往南走,一部分轉東去平江府。”本來災民就只是因為共同目的地聚在一起的,目的地不同的時候分開也很合理。

安以農決定去平江府,這本就是劇情裏有的,而且平江府山多地少人稀,正是需要勞動力的時候,對災民比較友好,來人就給分房分山地。也有部分能分到靠海的沙地或者灘塗。

“沙地啊。”安以農開始琢磨是用沙地種西瓜還是拿來養鴨子了。

選擇去平江府的人不是特別多,加起來也就五戶,不算安以農和黃梅生這兩孤兒。

他們要一邊鏟雪一邊趕路,所以走得很慢很慢。

認路的事情交給災民裏一個商戶,當家男人年輕時跑過商,懂得如何利用樹冠的茂密程度、樹的年輪和夜間天上的星星分辨方向。

他們日以繼夜地趕路,終於在逃荒的第九十二天來到了平江府,那一日,正是除夕日,平江府難得放起了花火,一顆顆金色星火飛到空中,炸成花。

災民們在城門外怔怔地看著花火燃燒過後特別寂寞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臉上卻只露出苦笑。

“年三十了啊。”

平江府的知府沒料到會有災民到這兒來,但既然來了,那就好好安排吧,他們府地貧人少,多二三十人不算什麽。

“只是不知道這些災民的性子,可別生出什麽亂子。”知府有些顧慮,聽說這些災民這一路不太平,因而身上也染了幾分兇性。

“大人,我看可以分到山嶺縣,那裏七山二水一分田,山中多村寨山民,他們這點人造不成什麽亂子。如果大人還不放心,可以將他們分作兩批,送兩個偏遠村子去。”

平江府的知府接受了這個建議,甚至很為災民考慮:“送到多姓聚居的村子去,免得一姓勢大欺壓災民。”

所以安以農就和村長一家分開了,他和黃梅生,還有一個五口之家被分去山嶺縣下的一個山村。

作為在本地落戶的災民,他們可以一次性得到官府補助的三十斤糧食,一塊宅基地和三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