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搶人。(第2/3頁)

定北侯府與公主府一南一北,離得很遠,一如他們夫妻的關系。

* * *

汴州城內幾乎所有人都以為定北侯與清河公主的婚事乃是先帝的主意,清河公主對定北侯從始至終並無情意,其實不然。

江宴的父親,定北侯江北瑭年輕時生得英俊魁梧,身長八尺,卓絕不凡,他曾是不少名門閨秀的夢裏情郎,而清河公主並不像傳聞中的那般一開始便嫌棄他一介武夫,粗魯沒文才,甚至還十分欽慕於他。

這門親事是清河公主求來的,清河公主是先帝最疼愛的女兒,其母乃是昭德皇後,但在建平十五年已然薨逝,先帝與昭德皇後乃是青梅竹馬,成親之後更是情比金堅,昭德皇後死後,皇後之位便一直虛懸。清河公主還有一母同胞的兄長和弟弟,但她的兄長在十幾歲時身染沉疴歿了,她的弟弟便成了皇太子人選。

因為先帝的溺愛,造就了她囂張跋扈,任性妄為的性子。清河花費了無數心思追求江北塘,奈何始終是‘妾有意,郎無情’,江北塘從不肯睜眼瞧她。被拒絕之後,清河公主惱羞成怒,發誓一定要得到他。於是便求先帝賜婚,先帝看重江北塘,不願他尚公主,便拒絕了清河公主的請求,清河公主為此傷心欲絕,又是鬧絕食,又是鬧自盡,先帝對這嬌縱慣了的寶貝女兒又是無奈又是心疼,最後唯有下旨賜婚。

江北塘為人臣,自然不能抗旨不遵,最後只能心不甘情不願地接旨尚公主。

清河公主本以為成親之後,只要她用些心思,便能使江北塘那冷硬心腸軟化下來,但事實殘酷,不論是婚前婚後,定北侯的心至始至終都在戰場,而不在她的身上。之後她又得知,江北塘有一青梅竹馬,如果不是她從中作梗,他們早就有情人終成眷屬了。

而她,也許在這對男女心中已然成為拆散有情人的惡人,這樣的惡人,如何能夠得到他的心?

婚後一年,定北侯請旨去了邊境,清河公主身嬌體貴,自小錦繡叢中長大的,如何受得了邊境那惡劣環境,便留在了京中。在定北侯去後沒多久,清河公主便有了身孕。時光一晃,她臨盆在即,邊境無事,清河公主求著先帝讓定北侯回京,那時大周並不缺名將,先帝見清河公主思念夫婿日漸消瘦,心中不忍便召回了江北塘。

之後清河公主誕下一子,便是江宴。定北侯領旨回京後,便一直在京中任職,沒有再回到戰場上。

對定北侯而言,清河毀了他的人生,毀了他的抱負,這樣自私自利的女人他怎麽會愛?

無法再上戰場,這一直是定北侯心裏的一根刺,因此在面對清河公主,他始終抱著冷漠

無情的態度,清河公主一開始還會想方設法的討他關心,只是她到底是千寵百寵的公主,內心有著身為皇室子女的高傲,對他的愛意在他的無數冷眼之中漸漸消減,最終只剩怨恨與不甘心。

再後來,清河公主徹底放棄了這份情,選擇另尋新歡,甚至養起面首,定北侯也因此被京中不少權貴背地裏冷嘲熱諷,自此定北侯對她更加冷淡。兩人雖為夫妻,卻形同陌路。

江宴十歲那年,先帝猝然駕崩,清河公主一母同胞的弟弟受遺詔登基為帝,改年號孝文。孝文帝禦極時不過十七歲,朝中一幫老臣仗著新帝年幼,不免有擅權之嫌。而皇城之外,諸王又不安分。先帝在位時,為防禦外敵,封諸子為藩王,而藩王擁有兵權,坐鎮一方,其中晉王乃諸王之首,實力最強,自先帝駕崩,晉王便對京都的方向虎視眈眈,取代之心蠢蠢欲動。

更有敵國趁大周國喪之際,出兵向大周邊境發難。

孝文帝隨時面臨著皇位不保的危機,在這風雨飄搖之際,清河公主便是孝文帝唯一信得過的親人,清河公主也仿佛在一夜之間成長,不再留戀聲色犬馬,日日入宮陪伴親弟弟,輔佐他處理國事。

清河公主知曉定北侯留戀戰場,便建議他請旨出征,定北侯雖不愛清河公主,但念著夫妻一場,最終還是選擇留京,護他們母子周全。

孝文三年,朝中局勢終於穩定下來,而就在這時,清河公主卻與孝文帝不知因何事發生齟齬,聽宮人說,兩人大吵了一架,皇帝寢宮的東西打砸了一地,之後孝文帝一怒之下,下旨令清河公主離京回到自己封地,無旨不得再入京。

在離京之前,清河公主又給了定北侯一次上戰場的機會,但定北侯仍舊放棄了機會。

定北侯與清河公主離心,清河公主並未與他說她與皇帝為何會交惡。但定北侯知曉兩件事,孝文帝素來最信任清河公主,而清河公主的封地恰好離晉王的封地最近。

因為這兩點,定北侯最終還是選擇隨清河公主離京。但兩人的關系並未因此而有所改善,定北侯在感情上選擇了他的青梅竹馬,而清河公主,目光也沒有再追隨他,如同狂峰浪蝶,流連於花叢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