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 傳承(大結局)

十年時間,如白駒過隙。

在這些年裏,左家曾數次招待從老家來京的鄉親們。

有的認識,有的甚至他們在老家那會兒本就不熟悉。

對方上門要提起某個中間人,他們才能聯系上對方是誰家的後輩。

來京的理由多種多樣。

有的是已經供出很有出息的娃,娃進京趕考來看看左家人。

有的是家裏發生很大的難事,想讓從他們那地方走出去的最有能耐的左家人, 幫忙給拿個主意。大多數都是這種情況。

少數的才是來串門。

像是朱家人、羅家人,或是左春生的兒子兒媳們進京才叫來玩。

總之,甭管老家那面來的是誰,左家人都會熱情招待。

因為他們本就是從底層上來的,深知對於某些人來講,可能一輩子只來一次京城。

這僅有一次的記憶,可能會伴著那些人一輩子。

或許躺在炕上快不行時還在想:“俺這輩子還進過京嘞,見過大皇宮。俺左叔當時請俺吃了啥, 走時還對俺揮了手。”

他們不想在那些老鄉難忘的記憶中,留下瑕疵。

這也致使那些鄉親們在回鄉後,徹頭徹尾成了左家的宣傳大使。

他們歌頌左家不忘本。

他們翹起大拇指誇贊:就該著左家成為鐘鳴鼎食之家,這樣的人品不發達才叫沒天理。

並且還知道宣傳讓後代們多讀書。

所以說,在時間這個長河中,有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它可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到許多人。

比方說,朱興昌的大兒子朱旺就是個例子。

朱旺在成家立業後,其親弟弟,以及朱興平和朱興安的兒子進京大小事宜都是由他來安排。根本用不著朱興德這個叔叔再操心。

朱旺常掛在嘴邊的原話:

“當年,要不是四叔將我帶了出來,哪裏會有我的今天。

所以弟弟們,哥也會盡所能去幫扶你們,只盼你們出息後在能力範圍內,再去拉拔家裏更多有上進心的兄弟們。只有這樣, 咱們這一大家子才會越來越興旺。

這也是太祖在病重那段日子裏,常對四叔和我囑咐的話。”

朱老爺子是在到京第七年去世的。

那年, 朱興德和左小稻已有兩子兩女。

朱老爺子彌留之際, 在最後一刻拉著朱興德的手說:“別哭, 德子,爺這一輩子有你這麽個孫兒,極為、自豪!”

朱老爺子拼了命喊完這句話,就高興地閉上了眼睛。

彼時朱興德剛剛調入戶部,榮任三品錢糧官。

而在十年中,朱興德兩鬢已見了白,他愣是為朝廷硬生生培養出近二十位能征善戰的大將軍。

如今哪一個出去,都是威名赫赫。

這不嘛,謝巖作為虎賁營統領,正犯愁地望著新征收上來的世家子們諷刺道:“難怪有那麽句話叫作,自古寒門出貴子,從來紈絝少偉男。一天天的,啥也不是。”

合著他將朱興德當年罵他們的話,全撿了起來。

弄的世家子們還在心裏直納悶,瞧謝將軍這話說的,就好像他是寒門出身似的。

與此同時,把守朝廷最北面邊境的帶兵大將軍,也就是皇後娘娘的那位親弟弟也正在罵人道:

“你這裏面裹著啥呢,啊?你到底是來享福的還是來保家衛國的。你還敢穿貂來,你咋不在城門外搭鋪熱炕呢。”

“軍法處置,五十鞭。”

畢竟當年,朱興德將軍就是這麽收拾他的。

抽了他五十鞭,差些當場收走他半條命,打那之後,使得他做下見貂皮就發憷的毛病。

皇後娘娘的弟弟想起這茬,忽然心生感慨。

他咧嘴笑了笑,時間過的可真快啊。

他望著京城方向心想:

朱頭兒,你可能萬萬也猜不到,離開虎賁營後,我竟然最是想念您。

每次征戰完,發現自己還活著時,尤甚。

——

許多許多年後。

遊寒縣書院。

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先生,此時正在講台上說道:

“不日後,在座的諸位即將要下場科舉。

這最後一課,我不再授業,打算傳道育人,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個關於,從我們遊寒縣走出去的百年望族的故事。”

老人說到這裏笑了笑,“看看,我這裏才起個頭,你們在下面就能道出姓氏。沒錯,我今日要講的就是宣宗時期左家人的故事。”

老先生告訴下面的學子們,在宣宗時期,遊寒縣那時只是個村,後來才變成鎮。

再到如今,這裏成為人口眾多的大縣。

而在遊寒村原址面朝寒山的方向,大家或許只知那裏有個左家廟宇,百年間香火不斷。

後人有去左家廟宇求子的,有去求姻緣的,但其實那裏歷經數年還立著一座碑,坐落於寒山懸崖峭壁之下,碑上刻有四字:酒灑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