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黑虎阿牛(第2/3頁)

朱興德心想:這回妥了,嶽母再不用為腌鹹菜浪費鹽粒子犯愁了。

以前啊,他們家吃鹹菜,嶽母都心疼。

別看嶽母不說

跟著他去集市的幾位小子還說呢,“頭兒啊,有個不情之請,能不能幫俺們預支點兒工錢,俺們也想給家裏娘帶點兒便宜鹽。”

朱興德太了解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聞言沒遲疑道:“費那事兒幹啥,你三斤我五斤的,不夠費事兒。回頭到家,要買鹽就去找我嶽母說。”

關於鹽,跟車來的小子們都知曉惦記家裏,就更不用說碎米了。

所以當朱興德大半夜與人談好訂了十二車碎米、兩車半有點兒染色不太均勻的細布以及粗布時,他們又想預支工錢了。

朱興德一擺手,一副好說,等回家再分再買的模樣。

現在集中買,等於是幫你們一起拉回去。

小夥子萬萬沒想到,跟頭兒出來一趟,不止能掙工錢,還能占便宜買到好些家裏用的物什。

差挺多銀錢呢,這就等於又是變相白賺的。

而且從這件事上,小夥子們才終於感受到十裏八村傳說的“德哥最講義氣最仁義”。

好些小子是第一次近距離跟在朱興德身邊。

來的一路上,朱興德又打前頭騎馬,再加上有做過捕頭的威望,那一身威風,對他們態度不是很好。

一路上,德哥一直在忙著安排吃住行,和他們說話的時候更是少得可憐,張嘴就是發號命令。一點兒都感受不到“德哥仁義”的溫暖。

卻沒想到,前腳所有酒賣完了,後腳德哥真就開始和他們說說笑笑,和來時的態度完全不同,真就很講義氣啊。

大通鋪的屋子裏,小夥子們嬉嬉笑笑。

有的在互相嘮嗑,回頭到家勸老娘留下多少碎米過年燜飯吃。這是德哥賞給大夥的好事,要是再舍不得花錢多買點兒,那就不叫會過日子了,那叫傻。

有的在洗腳搓腳,邊洗邊聊,回去的一路上,想必速度會比來時快。有盼頭啊,要回家了。

“噯?德哥和柱子哥那面漏過話沒?回去的路上,咱們還路過秦家嗎。”

一聽就知,這幾位小夥子還惦記去秦家白吃白喝呢。

“好像不的吧。哥說帶這麽多鹽,咱們雖然手續齊全,又是以咱們這一大幫人的名義購買,但是以免來回進城出城出口角麻煩,回去稍稍繞繞遠,要走小道。”

問話的人,一臉好可惜,不能去秦家蹭吃蹭住了。

還有一位小夥子很聰慧,他叫鐵子。

鐵子正用炭筆趴在炕上寫寫畫畫,特意向少東家羅峻熙要過紙張,記下集市上的幾個重點攤位,以及朱興德今日都是花多少銀錢買的,還有揪出的那些倒碎米、倒鹽的小販子們都叫啥名字。

他在心裏憧憬,萬一下回德哥不帶隊來了,又讓他押貨幫買,他要是能幫忙買明白這些貨物,是不是就能在眾兄弟裏出頭了?

鐵子有個做頭領的夢想。

他現在最羨慕二柱子的身份。

十八歲的小夥子,很想“做頭頭”,正以二柱子為目標,他想脫穎而出,這輩子做到二柱子這種分量就行。

朱興德看見鐵子記錄的那張紙了,明明不會寫字,這小子卻畫滿了一篇子。比如賣碎米的商販姓袁,就畫了個圓圈。

對此,他只稍稍挑挑眉,看見了也當作不是很在意的模樣。

只是在心裏尋思:努力吧,鐵子。

——

天還黑著呢,客棧後院的門就已經大敞四開,幾十個火把照的牲口棚通亮。

背袋子、裝車的,各個車頭綁幹糧的。

排號在灶房裏,向水囊裏灌熱水的。

還有小夥子們結伴上茅廁的,出茅廁前,又匆忙檢查一遍綁腿、身上棉襖的系帶。

朱興德還買了十五張羊毛皮。真是純羊毛的,毛都沒拔下去,挺長的羊毛露在外面捆在身上。

他是打算買這些毛皮給自家人。

比如給嶽父、給滿山、給六子,給一直堅守在府城的三胖子之流的,往後在路上來回跑買賣運酒,穿這玩意兒能暖和些。

但是眼下,他正分發給拉車的小子們,挑一些衣裳薄的小夥子發毛皮。總是不能有保暖的,閑在那裏,先穿著多好。

要不是買的那些粗布是按匹買的,他都想讓大夥將布也捆在身上,暖和就行唄。

所以說,再加上分發衣裳,被分到的會惹來羨慕嫉妒,珍惜的摸摸毛,場面那叫一個熱鬧。

熱鬧卻不亂,早就被訓練出來了,連當地商販送貨裝車算在內,前後不過大半個時辰,隊伍就已經整裝待發。

朱興德坐在馬上,身上也捆著一件羊毛大衣,他身後是小妹夫羅峻熙和副手二柱子,這兩位也是一副座山雕的模樣,仨人正向客棧掌櫃和一眾小二們抱拳致謝,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