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天作之合(第2/3頁)

撇子大女婿給安排的事兒,扯人家小女婿幹啥?

給他媳婦也氣的不輕,天挺冷的,要不是為照顧爹,都不樂意在家待著了。

聽他媳婦講,他媳婦最近主要忙兩件事兒。

第一件事是開導他倆的大兒子,別嫉妒弟弟的好時運,你弟弟當時跑的滿腦門冒汗去給甜水請郎中,跑回家時,沒和別人講,當娘的卻是看出來了,跑太急,腿肚子都抽筋了。

所以各人有各人的命,做大哥的大氣些,爹娘還有你爺,依舊會像以前尋思的那樣,想招給你安排個吏做,讓你穿上那身好看的官衣。

大兒子是心寬的孩子,隨他。

聽媳婦講,老爹也抽空找大孫兒談過話,他大兒子不但沒嫉妒,而且就前兩天還給他小弟跑腿去縣衙送棉衣,回來挺興奮地說,小弟被知縣大人給取名字了,一臉的替弟弟高興。

說小弟年紀小,過些年在知縣大人身邊學夠本事了,備不住有了出息還能幫扶家裏兄弟們,家裏的親兄弟有出息,總比那沒出息的強太多。

至於他媳婦最近忙的第二件事是,聽說和莽子媳婦還有九嫂子抱成了團兒,以撇子那位老嶽母為帶頭人,那位老太太指哪,她們就打哪,又以白玉蘭為中心,成了無話不說的好姐妹。

要依他看,其實有點兒功利心的成分。

可是人和人相處,哪能分的那麽清楚?

就像爹以前說的那樣,難道他家是裏正家,誰和他家走得近,看透了那些人有功利心就不會再用心相處啦?不可能的,都是群居動物。你來我往的,日子久了就有感情了。

而那幾個女人家,這不是有共同的甜頭嘛,莽子家小子,九嫂子家小子,他這房頭的小兒子,全是借撇子家光現在穿上了官衣,自然會抱成一團兒,越走動越親密。

左裏正的大兒子尋思到這裏,忽然想起今早他媳婦的欲言又止。

畢竟他爹一早就跑去拉偏架了,早上連飯都沒吃。

聽說是撇子的嶽母在罵人,臉上那份著急勁兒就別提了,他做兒子的,都不好形容那表情,臉熱。

而他媳婦是咋看出來的呢,由於和撇子媳婦走動的近,可能是見到過他爹在撇子家的樣子,大概和在自己家不太一樣?反正多少能感覺出來,他爹對撇子的嶽母有點那方面的意思。

今早他媳婦說了那麽句話:“我覺得挺好。我當兒媳婦的是不攔著的。成了一家,什麽親的後的,那就是我婆婆。”

憋半響又問他,要是真的,你咋看?心裏頭鬧心不?

他能咋看。

他蹲家裏看唄,爹說想進一步,他當兒子的還能管住?娘都離開那麽些年了,還以為爹早就會再娶呢,沒想到一晃就是十多年過去了,這才有點兒跡象。其實已經遲到許多年了。

但有句大實話,他不知當說不當說。

以前撇子家沒有發跡的時候吧,要是老爹真提出想和撇子的老嶽母再進一步,他認為家裏人一定會有點不同的意見,會稍稍反對,會擔心家裏這些銀錢,別回頭被後娘倒動走,給撇子和白玉蘭花,那都是他們大家一起掙的,讓人白得會心裏很不平衡。

而眼下的情況是,別忘了,此一時彼一時,搞不好那位老太太還不幹呢,甚至搞不好,人家還反過來怕他家借光呢。

倒是人之常情。

你就說,他這心裏話實在不?

那老太太現在是要啥有啥,底氣很足,瞧著又比他爹從容多了,他爹恐是會剃頭挑子一頭熱。

所以說,做兒女的,看透就不要說透了。

今早他也特意囑咐媳婦了,趁著二弟二弟妹還有三弟他們兩口子沒發現,啥都不要表現出來。

同不同意爹再走一家,也別在裏面瞎攪攪,容易事情不成被爹賴上,再怨是因為他們才沒成的,犯不著,不如當瞎子。

“爹啊,你那棉襖……”

此時,左裏正的大兒子話都出口了,想喊老爹,你是在哪裏撿來的破棉襖,咋沒見過,又硬生生憋回去半句。

算了,裝瞎,指定是從撇子家拿的,他啥都沒看見。

往後他爹要是給撇子家搭點兒銀錢,買一些什麽,他也要裝沒看見。比方說這回吳家的稻田地,他爹要是想搭點兒,他都沒有意見。

他猜測,為了不讓吳家那些親屬有意見,也是為了不讓撇子嶽母和吳家再接觸,他爹會先以他家的名頭回收吳家的稻田地,然後等消停下來再轉手給撇子家。

行啊,不就是來回費些勁兒,搭一些地契轉手銀錢嗎,他是做大兒子的嘛,要大氣。

就當給撇子家給他兒謀前程送禮了。

他還是回家幫忙搬桌子去吧,今兒撇子家請客。

都不是外人,不能再像上次羅峻熙考中童生那般,只坐在那裏等現成的飯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