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隨緣尋找(第3/3頁)

今日李氏是起大早上山,去小豆家後園子將菜劃拉劃拉背下山,小豆和四弟妹小稻都懷有身孕,一般遠道都是李氏去忙。

小稻招呼道:“三嫂,快進屋洗手吃飯。”

李氏擺擺手:“吃啥飯啊?快接過這菜。我咋瞧著你二嫂已經到了?那些人是不是他們?”

遊寒村村口,朱老二孫氏帶著她娘家哥哥們推車來了。

來幹啥呢。

送釀酒的糧食。

朱老爺子知道府城那裏支起個鋪子,聽說還什麽預定酒?總之,等著出酒掙錢呢,急忙將家裏那二十多畝地收上來的糧食劃拉劃拉讓二孫媳找人送到老左家。

只留下自己倆月吃的糧食。

先別管入冬老朱家人吃啥,那頭要是賣的好,掙到銀錢咋都能活。更何況還有左家早就給過來的幾十兩銀錢。

嗯那,賣完人參就給了。

所以朱老爺子心裏有底,只是有些著急上火,城裏那鋪子開門一天就是一天錢,那叫府城,寸土寸金的地方,如若每日不賣酒,這不等於銀錢白白打水漂?釀酒要抓緊些。

而自從朱興德靠一己之力不讓朱老二休掉孫氏,孫氏早沒了以前和小稻之間愛比較的心思。認為親大伯哥和親小叔子就是個屁,她這三嫂往後只認朱興德是親小叔子。

畢竟關鍵時刻,只有朱興德念舊情拿她當二嫂,那倆親的居然不做好豆腐還捅咕要朱老二休掉她,那就別怪她往後只實心實意對待朱興德兩口子。看著吧,她還打算讓朱老二往後和親哥倆離心,以後只準和朱興德走動。

這不嘛,孫氏眼下對老左家那是熱熱乎乎的心思:

“四弟妹啊,這些糧食夠不夠。聽爺說,要是釀那種好酒,咱家這種被雨澆過的糧食,夠嗆能全用。要是不夠的話?”

孫氏琢磨,實在不行,她今早已經和娘家那面透過話,稍稍提了兩句,能不能從她娘家那面先賒糧食。可銀錢這事兒,最好還是要說清楚,賒多久,按啥價給。

“四弟妹,不是二嫂小心眼。二嫂這人有啥說啥,我娘家的糧食不錯,且還沒賣,但那是我娘家的,我一個出嫁的總要在拉走那些糧食給句準話兒,啥時候給錢不是?”

小稻趁著孫氏喝口水的功夫,也沒將話說死,誰知道往後隨著賣酒還需要多少糧食,先笑著說句讓二嫂費心,確實是那麽回事兒,真賒糧食定會說清楚,但眼下還不著急。

“不是說,來信兒了,那頭催著呢嘛?”

“是催了,聽說甜水她爹都回來了,就是還沒回家。是糧食吧,打算先拉羅家的,我外婆今日就去。”

小稻說的沒錯。

秀花攥著羅婆子家的鑰匙,打算今兒隨孫家兄弟們以及左裏正的倆兒子趕車去趟老羅家。

趁羅婆子在縣裏醫館暈菜,說不了廢話的時候,先將老羅家糧食搬空。

而以上發生種種,秀花、左小稻、左小豆,通通都不知曉昨夜朱興德、左撇子他們就在家門口的寒山上。

這可真是過家門而不入。

就連去過楊滿山家的李氏,也沒發現山上小豆家裏少了口泥鍋。

那些男人們昨夜就在寒山上,差些殺人放蛇。

——

“少爺?您看。”

新知縣騎在馬上一愣。

前面扯大旗拉橫幅那些人是啥意思。

上面繡著:迎新知縣進城。

穿的還不是官差的衣裳,一看就是老百姓。

可老百姓是咋知曉他今日來了呢,還是在這沒進城的岔路口。

他自己說實話都不知道今日會到。

畢竟他今早上,還想著在客棧懶被窩呢,屬實臨時起意一咬牙才爬起床騎馬出發。

“敢問是永甸縣新來的知縣大人嗎?草民朱興德永甸縣人,有急事稟報。”

新知縣低頭看看自己,又沒穿官服,所以他沒應,而是勒著韁繩問道:“你找知縣大人不去縣衙,你劫道問?你又怎知哪位是,哪位不是?”

朱興德:“草民凡是見到騎馬者,就會上前攔路問一嘴。”

心想:我都夢到你了,長得挺俊和我年齡相仿,你趕緊的應下,咱倆好幹正事。

這回換做新知縣:“……”

原來是隨緣問。

“正是本官,你有何事。不,先別跪下,你先將那破布繡的字收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