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第2/3頁)

謝時點頭,兩人心意相通後,韓伋同他說過一些秘辛,幾年前立冬,更是帶著他和韓寧一同去龍峰山深處的帝陵祭拜過。褚氏是前朝皇族,一個前後延續了三百多年的鼎盛王朝“梁朝”,可惜最終被蒙族人的鐵騎踏在腳下,成了過去的歷史。褚姓才是韓伋真正的姓氏,當年,前朝的末代幼帝被一幫忠心耿耿的老臣護著,被蒙軍追殺至福州沿海,最後被逼無奈,假裝跳海殉國,實則被忠臣之一韓家人暗中救下,改名換姓,好生撫養,謀求復國。

“當年,末帝同韓家女子通婚,留下數位前朝血脈,此乃吾之家祖。但家祖們長成後,眼看新朝勢大,戰火停止,那時他們並未個個都想復國,只是後來發生了一些事情……”

韓伋口中所說的事情是一樁皇家醜聞,蒙人宰相為求前朝財富和泄憤,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派兵毀掉了前朝皇室帝陵,不僅盜掘陵墓,且將屍骨拋荒,任其遭野獸啃食,哪怕後來齊俟的先祖因感念前朝恩澤,暗中組織義士們尋找湊齊帝皇遺骸,又以亂葬崗的骸骨代之,瞞天過海,也有兩位先祖的遺骸未找全,在龍山峰上另外修建的皇陵那裏,這兩位先祖的陵墓只是衣冠冢。此乃挖人祖墳、毀滅人倫、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據說,當年先祖悲憤泣血,一夜白發,不惜以褚氏上千條血脈為媒,設下血脈詛咒,不僅是換褚氏國運,也是為了督促後人不忘初心,早日復國。”

韓伋看向謝時,“從前我在家族記載中看到這一處,只以為是無稽之談,後來,我大兄英年早逝,我才開始懷疑這所謂的詛咒,但一直並未完全確信,沒想到,今日借由阿時給為兄解了惑……”韓伋垂眸望著腳下的影子,眼神悠遠,似想透過那血影同當年的先祖對話,“阿時看到的血影應當便是血咒顯形罷。”

謝時慌了,“你們先祖設立的血咒怎麽還坑自己家的孩子呢?既然有記載,應當也有寫如何解咒的法子吧!”擱從前,有人跟謝時說什麽血咒,謝時只會一笑而過,完全不信,然而待他親身穿越一遭,他便知道這世上多的是不知名的存在,也有凡人無法觸及的世界,所以韓伋說的血咒在這古代,是完全可能真實存在的!

倒是當事人韓伋比較淡定,“阿時不急,我不是大兄那般自幼體弱,還不至於被所謂的血咒拖累。”

謝時卻並未如他那般輕松,依那如山如海般的血光沖天,他的伋兄身上背負著的,何止那上千條親人的血債,還有前朝被外族馬蹄踐踏下的數萬萬黎民的血債,然而這一切其實本不該由他來承擔……

韓伋哄他,“不必擔心,這血咒對我暫時沒影響,且我知曉解決之法。”

謝時一聽,也顧不得心疼,追問道:“如何解決?”

韓伋遙望蒼穹之上,話語雖淡淡,話中暗藏的殺氣卻猶如實質,“不過血債血償一法,唯有以蒙朝皇室全族人的鮮血,行祭天之法,方能安撫被拋屍荒野,又屠盡血脈的先祖魂魄中的悲鳴與怒火。”

謝時上前一步,同樣仰頭,夜幕之上明月浩瀚,群星失色,他輕聲許下諾言:“好,我幫你。”

那是至正十八年夏,彼時皓月之下,兩道頎長的身影並肩而立,一高一低,漸漸靠近,直至相擁。

——————————

至正十九年,韓伋率大軍從饒州出發,耗時三月攻克蘄水,宰相彭玉帶著幼主自殺而亡,其余各部爭權奪利,盡數被俘,徐壽真建立的“大梁”王朝至此崩塌,正式被滅。

同年,劉福通部下將領毛桂率香軍北伐,先是克青州、滄州,又進攻濟南路,三月,克薊州,前鋒大軍兵臨大都,到達京城郊外通縣,朝廷大震,組織大軍攻之,香軍隨即受挫而退,羅福通隨後在汴梁建都立國,國號為新梁。於此同時,長江以北,有一支朱姓的黑馬勢力悄然崛起,建都應天。

至正二十年,在謝時的遊說下,韓伋派出時任都元帥的齊俟率兵十萬,順長江水下,進攻應天,彼時羽翼未豐的朱重八率部迎戰,不敵,受炮火轟鳴而亡。同年,遠渡重洋的韓氏海船歸來,帶回了發現東邊新大陸的消息,以及謝時心心念念數年的土豆、番薯、玉米和辣椒等海外種子。

此後數年,長江以南,韓伋治下,土豆、番薯和玉米等海外糧種在官府的大力推行下,很快在大江南北落地,播種開來,其產量之高,使得南地短短幾年成為無數北民艷羨的富饒之國,稻米流脂番糧滿,公私倉廩俱豐實,即便是小邑之家,也藏糧富足,“南地熟,天下足”的諺語流傳天下。

在絕對的實力和軍火壓制之下,兵強糧足的韓伋漸漸以大軍往北推進,蠶食各地起義勢力。至正二十二年,韓伋稱帝於汴京,取《易經》中的“日月麗乎天,百谷草木麗乎土,重明以麗乎正,乃化成天下”一意,立國號為大明,與之同時,其座下幕僚大儒宋壽起草了《北伐宣言》,向全天下人宣告韓伋“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建國主張,此宣言一出,聲震華夏,天下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