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章 康王武安伯

廣西巡撫衙門駐地在桂林,省城之內除了廣西巡撫瞿式耜這位明朝的封疆之外,還有兩位宗室親藩。

一位便是神宗六子惠王朱常潤,另一位則是朱常潤同母弟桂王朱常瀛之子、永明王朱由榔。

前年潞王朱常淓以遠支宗藩承繼大統,於南京祭孝陵登基為帝年號弘光時,除當時南都城不少官員覺得潞王承繼不符禮法外,遠在廣東的兩廣總督丁魁楚同廣西巡撫瞿式耜、巡按王化澄等官員也都認為潞王不當繼大統。

兩廣總督丁魁楚本是崇禎朝任命的河南、湖廣總督,兼巡撫承天、德安、襄陽,可是其還未上任,北京就已經被李自成攻破。朝廷都沒了,丁魁楚這個河南、湖廣總督又如何就職。

等到弘光朝建立,丁魁楚這個前河南、湖廣總督卻被內閣首輔史可法改任為兩廣總督。

於天下諸省而言,除去不在弘光朝控制下的河南,湖廣之地肯定比兩廣之地更加重要,所以好好的湖廣總督變成兩廣總督,丁魁楚對於南都自是一肚子不滿。

只是這個不滿一開始丁魁楚也沒有表現出來,到了廣東後這位總督大人也不思政務,每日以享樂為事。為了供個人享樂,竟派水師到肇慶附近的羚羊峽放幹河水,在斧柯山下的老坑取硯石。

選用官吏方面,也是弊端叢生,大致做到了明碼標價,童叟無欺,把個兩廣吏治搞得是一塌糊塗。

約過了半年,一封鳳陽來信讓丁魁楚突然抖擻起來。

這封信是鳳陽總督馬士英送來的,信中告訴丁魁楚崇禎太子尚在,所以南都的潞王政權是不合法,也不合倫序的。

“為國事計,當另立新君。”

馬士英的言外之意就是兩廣方面當同鳳陽方面合作,共同推翻南都的潞王政權,擁立先帝太子登基為帝。並明確告訴丁魁楚,鳳陽已同武昌左良玉聯系,平南侯也對潞王竊居大統十分不滿,願率大軍沿江東下,以正國統。

馬士英所告之事讓丁魁楚真是大喜過望,並且絲毫不疑馬士英所言崇禎太子真假,因為其與馬士英私交甚厚,甚至可以說沒有馬士英就沒有他丁魁楚。

原因便是崇禎九年丁魁楚官至河北巡撫,可同年清軍阿濟格率師八萬余從獨石口入犯,襲擊延慶、昌平等地,侵掠京城,掠人畜十八萬東歸。

身為河北巡撫的丁魁楚既不敢率部抗擊清軍,也不敢帶人解救被清軍擄去的人畜,所以事後被囚禁遣戍邊衛。最終此事以丁魁楚向朝廷交納餉銀獲得釋放,隨後便罷官居故鄉永城。

也就是在家居永城期間,發生總兵劉超叛亂事件。

當時率軍平叛的就是馬士英,而丁魁楚偕同練國事輔助馬士英設誘降免罪之計,擒獲劉超殺死。由於這個功勞,丁魁楚又被起復為總督河南湖廣加兵部尚書銜。同時,因平劉超之亂與馬士英的“甜蜜”共事,使其與馬士英成了至交好友,關系極為緊密。

現在好友馬士英準備搞個“大的”,除鳳陽精兵強將數萬人外,又有左良玉的幾十萬大軍可依靠,成功的可能性至少六七成,丁魁楚原本“冷”下來的心思自是大動,想趁機能夠重回中樞將史可法等東林黨人趕出朝堂。

因此,丁魁楚便秘密派人同馬士英聯絡,準備以兩廣呼應鳳陽同平南。

不過丁魁楚嘴上說兩廣會一同起事,可直到左良玉大軍啟程,兩廣方面對於正國本之事也沒有任何實際動作,甚至官場和民間都沒有任何質疑潞王的“輿論”準備。

廣東布政使顧元鏡倒是想先煽煽風,結果沒等著手就被總督大人派到潮州治水災去了。

丁魁楚這顯然是打著不見桃子不伸手的念頭,不想其觀望風頭再下注的想法倒是對的。

因為,左良玉突然死了。

沒了左良玉,原本被馬士英當成“正國本”依靠的幾十萬大軍,一下子變成了威脅社稷,荼毒生靈的禍患。

所有人都知道左良玉之子左夢庚根本控制不住其父那些驕兵悍將,因此只要這幫虎狼竄到南京城下,富庶的東南必然要被這些虎狼之兵毀於一旦。

生怕左軍幾十萬虎狼入東南之後會生靈塗炭的馬士英偃旗息鼓,從“引狼”變成了“拒狼”,在其部署調遣下,淮西兵將終是將左部大軍堵在了安慶一帶,此後南都令史可法以首輔閣部身份督師平叛,到了最後南都最大的威脅卻被“流寇”給解了。

左夢庚封王、阿濟格封王、吳三桂封王,弘光朝一夜之間冒出幾十個公侯伯來,此事令得天下大嘩。

有識之士皆說朝廷不智,此舉無疑讓國家名器泛濫成災,進而動搖國本。而且不論是左夢庚麾下的大軍,還是阿濟格麾下的滿兵,又或吳三桂麾下的關寧軍,三者本質上都是大明的叛軍,三家同時歸降不過是因為北方順賊勢大原因,又哪裏是真心要扶保大明江山社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