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章 天下形勢,順軍獨大

汪兆齡逃跑,王復臣自盡,竇名望投降,西軍控制的平涼重鎮就這麽落入順軍之手。

城中另有京畿道禦史齊之奐、陜西巡撫楊以為、禦營學士任元佑,前成都知府向用賓、前重慶知府高淩雲等西營官員百余人降順,但亦有七人不降,趙忠義再三勸降不果,命將這七人全部處斬。

為了安撫城中降軍同百姓,趙忠義仍叫大西政權的平涼知州顧道唯任大順平涼知州,同那投降的陜西巡撫楊以為等人一起出榜安民,又叫竇名望協助收編降軍俘虜,並下令動員軍民滅火。

對於房屋被大火燒毀的百姓,趙忠義叫高淩雲帶人統計,然後打開平涼州庫給予補償。暫時無家可歸的也都予以妥善安置,等戰事結束由州衙門專門撥款為這些人重建家園。

一番措施及對西營官員的善待,使得平涼城中很快穩定下來。

禦營學士任元佑為順軍起草勸降定北將軍艾能奇、撫南將軍劉文秀的檄文,其中寫道:“既不能為首陽之餓夫,便當為識時之俊傑。”

竇名望、齊之奐、向用賓等投降官員亦在趙忠義要求下,各自向西營熟悉之人寫去勸降信。

平涼城的易手使得正在攻打華亭的西軍一下變成孤軍,糧道也隨之斷絕。

消息傳到艾能奇、劉文秀等人耳中時,幾乎都是難以置信,不明順軍怎麽會在他們的包圍圈中鉆到後方平涼的。

艾、劉不約而同選擇將平涼丟失的消息壓住,秘令白文選部以押運糧草輜重為名火速回師奪回平涼。

白文選接令後不敢耽擱,率所部兩萬余將士立即沿底水回師。

趙忠義所部實際只有不到八百人,雖收得西軍降卒萬余,但這些降卒根本不可靠,因此接到細作傳來西軍白文選部正在向馬鋪嶺進軍後,一時也有些焦慮,擔心僅靠他這點人馬難以守住平涼。

此時竇名望卻提出可以他的名義派人出城送信給白文選,告知白文選奪取平涼的順軍人數有限,說竇名望等人身在順營心卻仍思大順,因此只要白文選快速趕回平涼,他們這幫投降的人可以為內應。只要白文選中計,便於其回師必經之地設伏,白文選要是死了,其部西軍便不足為慮,所謂“擒賊先擒王”的道理。

趙忠義不知竇名望是否真心相助,但眼下也沒有更好的辦法,便死馬當活馬醫,由竇名望寫信給白文選約其速至。

接信之後的白文選輕信了竇名望這個老“同袍”,並且也相信竇名望信中所述奪取平涼的順軍人數很少,因為如果順軍人數很多的話他們不可能不察覺到。

急於收復平涼替大軍解難的白文選只帶千余騎兵向平涼疾進,結果在馬鋪嶺西邊的可藍山一帶遭到趙忠義的伏擊。

趙選擇的伏擊地點跟一條彎腸子似的,首先命人在道路兩側的山坡堆積落石和大木,這樣一旦白文選進入其中,就能立刻將兩頭鎖死,使白文選沖不出去,也退不出來。

中午時分,渾然不知自己被竇名望出賣的白文選帶人奔入了伏擊圈。隨著一發紅色煙花彈的升天,順軍伏兵立時從兩側山上出現,繼而無數落石、大木推下。

突然冒出的伏兵令山下的西軍大吃一驚,不等反應過來前後道路就被封死,然後被順軍居高臨下以火銃、弓箭射殺,慘叫一片,哀聲連連。

白文選的戰馬被順軍伏兵推落的大石砸死,失去戰馬的白文選同部下擁擠在狹長山道之上進退不得,苦苦躲避山上順軍的射殺。

順軍又將從平涼城中帶來的火油罐子推向山腳,然後無數火把落下,頃刻間山腳便燃起大火,被困的西軍或是被大火燒死,或是被濃煙嗆死。

白文選被當場燒死,其部下除數人逃脫外皆死於火海之中。

屍體焚化的味道彌漫山谷,使得不少順軍嘔吐不止。

望著下方白文選等人的死狀,竇名望心頭亦十分不好受,畢竟他與白文選共事多年。但很快就再次獻計由其帶人趕往白文選所帶的西軍大隊,以皇城都指揮使的身份接手白部兵馬,然後向順軍投降。

趙忠義哪還懷疑竇名望,當下便放竇名望前往白部,但前腳放人離去,後腳卻突然後悔起來。

因為竇名望一旦復叛,平涼城中虛實便立即為西軍所知,此人要是帶領西軍向平涼殺來,他趙忠義是鐵定守不住城的。

然而後悔已經沒用,竇名望已經帶人離去,只能一面寄希望於剛交“投名狀”的竇名望是真心歸順,另一面帶人趕回平涼部署守城事宜。

好在竇名望沒有欺騙趙忠義,此人的確是真心歸順,一方面是其認為即便奪回平涼西營也不可能戰勝順軍,另一方面則是其不想再讓順西兩家再廝殺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