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四章 北京城中定社稷

趁虛殲滅滿洲北方集團、奪取北京容易,真正得天下並不容易。

治國首先在於治人,治人首要又在於安民。

安民之關鍵卻在於陸四這個大順新君對百姓的態度。

當年李自成進京之後尚知道於城中接見城內、城郊各村鎮耆老,問民間疾苦,大順軍有無擾害,陸四這個闖王事業繼承人肯定也要如此,便是他不屑去做,如顧君恩、姜學一等亦要勸諫。

概,此帝王之必做功課。

陸四肯定是按步就班要照做的,況他是真心要問民間疾苦。

凡事,要實事調查才能有發言權,不做實際調查光聽臣子匯報,那他陸文宗就是第二個崇禎了。

次日天還未大亮,陸四就坐起抽了一根煙,爾後叫醒侄兒和侄孫。

“四爺爺,我去弄早飯。”

陸義良夜裏都沒脫衣服睡覺,因為怕四爺爺這邊有事急急忙忙穿衣誤事。宮中雖亂,原先禦膳房的灶具還是有的,提袋小米過去熬個粥,再從壇子裏倒點鹹菜,早飯就能弄好。

要說吃東西,他四爺爺還真不講究。

陸四讓侄孫別去忙活了,跟他去嘗嘗天子腳下的小吃。

這話一說,陸廣遠同陸義良都來了精神,說到底,這兩個陸四的晚輩年紀都不大。就是陸四他自個,今年也不過才二十來歲。

外面護衛的侍衛聽到殿中動靜,俱是抖擻精神。原旗牌親兵早在去年就開始輪班制,一班四個時辰,一日三班,現下當值的是原陸四的貼身親兵牛二帶領的一班。

牛二從前是跟劉大的,劉大又是跟齊寶的,現在齊寶和劉大都被外放出去帶兵,一個跟著小爺李延宗,一個則在第十二鎮當標統,這牛二將來外放出去肯定也是個標統,前程不可限量。

要知道,闖王的貼身侍衛大概同天子門生一個性質,有這光環在,牛二外放出後肯定上上下下都要照顧一些。

其他一些跟隨陸四時間超過一年的親兵有不少卻是被送到了徐州的武備學堂,陸四希望他們能夠在那裏讀書識字,接受軍事系統化教育,將來一個個都能成為大順的棟梁。

“闖王!”

牛二進來都不用陸四吩咐,便開始收拾地上的鋪蓋。那老太監魏良臣竟也強打精神侯在門外,估計這一夜就在外面坐了一宵。

等牛二把鋪蓋卷收拾好後,陸四叫那魏老太監過來,命他暫時負責乾清宮事務,今日務必將宮中收拾妥當,有甚需要同那行營掌書記姜學一說。

稍後便叫眾人隨他出宮。

剛到宮外,顧君恩就過來了。

“左輔怎也起的這麽早?”陸四有些驚訝,顧君恩年紀可不小,沒想也跟他這年輕人一樣起的這麽早。

“臣是來陪闖王考試的,這考場上又哪裏能安心睡覺。”

顧君恩笑道,他的中央政府構建章程中,大順將設政務院和樞密院兩個文武機構,政務院下設六政府等機構,樞密院則專管軍隊事務,同宋代樞密院差不多構架。

六政府即吏、戶、禮、兵、刑、工,等同前明六部。

政務院設正副兩長官,即左輔與右弼,相當於左丞相、右丞相。永昌年間設的上相和天佑殿大學士兩職不再復設,如此一來,政務院便以左輔、右弼為貴。

左輔右弼之下又設六學士,每學士各領一政府,相當於分管各政府的意思,遇有大事,則六學士會商之後呈報左輔右弼,以達成陸四要求的“集體決策”的效果,而非一人獨斷,這樣能夠避免國策掌握在一人手中,從而對國家產生危害。

總體上,政務院同前明內閣極為相似,區分在於首輔為左輔、次輔為右弼,並且六學士於國策上的發言權和建議權得到極大增強。

但是為了避免出現前明時期的黨爭造成國策遲遲不定,陸四又規定一旦政務院就某事不能達成一致,則必須交由聖裁。

六學士雖分管六政府,但本身卻不能直接幹涉六部事務,避免六學士因為分管某政府造成權力過大,同時六學士分管各政府須定期交換,從而保證該學士不會架空分管政府。

政務院、樞密院之外又有同級監察機構,仍叫都察院。永昌年間改禦史為直指使,陸四嫌直指使不好聽,仍叫禦史。

都察院由皇帝直管,不受政務院、樞密院管轄,對二院又有監察彈劾權力,相比前明都察院權力更大。

除此外,翰林院改為弘文院,六科給事中為內參,其余如通政司、詹事府、太常寺、鴻臚司等皆保留。

地方上,永昌時定節度使、通會、防禦使、府尹、州牧、縣令六級制,此外輔官有府同、理刑、州判、縣佐等官。

顧君恩意保留永昌定制,陸四對此卻有保留意見,認為可仍沿明制,各省設巡撫、布政、知府、知州、知縣等官,取消節度使一設。但於基層增設鄉官、村官,定不入流,但領國家正俸,以加強大順對基層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