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陸四天王以慫奪天下

西北的事,包括山西那邊,陸四交給李過同孟喬芳。

對李過這位大舅子的觀感,陸四覺得如果李自成沒死,大順也沒亡,這位大順皇權唯一繼承人多半會登基為帝,將來謚號或許會是一個“仁宗”。

宋仁宗、明仁宗、順仁宗。

守成有余,待人寬厚,遇事忍讓是李過身上的“標簽”,這種性格於守成之君是極好的,易於安定朝堂,團結文武,但於眼下中國危亡的國難局面,此性格卻是萬萬要不得的。

李過率二十萬順軍歸順明朝,結果戰鬥力最強的忠貞營被何騰蛟一個無能文官活活坑廢,縱橫天下十幾年的順軍大將們被人玩弄於股掌,李過本人也戰死於荊州,關鍵原因就是李過為了聯合明朝放棄了忠貞營的獨立性,甚至連軍事上的指揮權也拱手交出。

這叫什麽,叫委屈求全!

李過以為這樣可以證明忠貞營對明朝的忠心,換來明朝的真心對待,卻不知以何騰蛟為首的南明文官骨子裏就不信任他們這幫“流賊”,變著法的坑害他們,最終使得力量優於大西軍的大順軍成了抗清鬥爭的“配角”,漸漸淡出歷史舞台,最後給後人留下一段唏噓的歷史。

說白了,李過仁義是仁義,但缺乏一種為統帥者獨有的氣質,即不能果斷,遇事也多無定策,或者說心不夠狠。

所以,陸四名義上是讓李過以興國公、征西將軍留守西安,但實際留守軍政事項多是由陜西總督孟喬芳負責。

不是陸四信不過李過,恰恰就是因為太信得過,因此才不能讓這位大舅子自我發揮。

那樣的話,以李過對大西軍的“情感”,恐怕真的能坐視西軍成為繼滿清之後大順又一強敵。

畢竟,西軍與順軍源出同門,兩家也曾經在崇禎年間有過並肩戰鬥的友誼,甚至可以說沒有張獻忠就沒有李自成,現在陸四再一次促成順、西合作抗清,於李過而言恐怕更多的是看“合作”,而不會去想滿清敗亡之後北方的局面會向何處發展。

這個思想顯然是要不得的,幾乎可以百分百斷定,一旦滿清覆亡,那位八大王張獻忠一定會躍躍欲試,再同闖王試比高。

陸四不會主動撕毀同大西方面合作抗清的協定,但他也不可能毫無防備。

八大王張獻忠倒是不足為慮,可那孫可望卻是人中龍鳳,小看不得。

此人,陸四前世南明史學家無論屁股坐在哪方面的,可是一致公認其是當時唯一能擊敗滿清挽救中國的奇材。

晉王李定國、國姓鄭成功、兵部張煌言、督師文安之、總督連城壁等無一能比。

孟喬芳的意見很好,西軍想要同順軍爭奪北中國的統治權,肯定要渡過黃河東征,那麽山西於兩家的重要性就極為突出了。

陸四相信以孟喬芳的能力,一定可以快速將山西納入大順麾中,至於那個姜驤,陸四也相信這位墻頭草大將軍有自知之明。

另外,陸四還讓人給孟喬芳帶了句話,就是要其設法招攬姜驤麾下一個叫王輔臣的將領。

現在王輔臣是不是叫王輔臣,陸四也不確定,不過這家夥的外號“馬鷂子”肯定是錯不了的。

這年頭,能被人喚為“鷂子”的,那都是等於趙雲、馬超般的存在。

如翻山鷂子高傑,馬鷂子王輔臣。

大舅子李過那頭,陸四沒有過多交待,因為他清楚李過的性格注定他不會跟孟喬芳爭,也就是孟喬芳提出什麽意見,哪怕不合李過的心思,這位興國公也會看在妹夫、妹妹的面上不去爭。

李過這位留守第一人不爭,孟喬芳這個陜西總督才能陽謀、陰謀一塊使,為陸四提前部署,以在將來同西軍開戰之後搶占先機,再一次讓八大王張獻忠知道闖王惹不得。

北京那邊,昨天侄兒廣遠派人送信來,說是清廷已經同意議和,他已於清鄭親王濟爾哈朗進行了一次會晤,並將會晤具體事項逐條報於叔父知道。

陸四沒就和談具體內容給侄兒“指示”,因為他的態度已經準確無誤的告知了這位侄兒。

廣遠這孩子某種程度同李過很相似,就是兩人都是仁義人,或者說老實人。不同的是,陸四不可能教育大舅子李過,但他能教導自家侄子。

原督府參軍,現為監國行營參議的賈漢復進言,如果清廷內部有對多爾袞不滿的滿洲權貴,是不是可以讓北京那邊同這幫滿洲權貴接觸一二,從而可以滿足那幫滿洲權貴,不用擔心多爾袞也活蹦亂跳的回去。

具體辦法就是多爾袞下的滿蒙八旗兵可不都是他嫡系的兩白旗,如果北京那邊可以想辦法讓非兩白旗的八旗兵脫離多爾袞的指揮,那大順可以允許這些非兩白旗的八旗兵回京出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