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三章 永昌皇帝賜婚

左良玉是不足慮,只要永昌皇帝禦駕到湖北,那左良玉八成就要如從前一般狼狽逃竄。

可是怎麽拖住後面緊咬不放的韃子?

要是任由韃子就這麽在後面緊隨,便是趕走左良玉於局面也是無補。

隨李自成撤離西安的順軍連同家眷是有十多萬人,可能戰之兵不過三四萬人。前番一片石及在京畿左近的兩場大戰順軍精銳損失太大,禦營親軍三堵墻消耗怠盡。

山西境內的順軍由於投降的明軍及士紳作亂,也損失了幾萬人,加上撤離西安導致軍心士氣嚴重低迷,莫說劉宗敏留下墊後,就是李自成親自墊後,恐怕還是難逃一敗。

接連的敗仗實際上已經讓順軍產生了“恐滿症”,就是李自成自己也是如此,否則不會在尚有優勢的情形下先棄太原,再於潼關未分勝負時倉促棄關,最後連都城西安都給棄了的。

昨天李自成同宋獻策商量最壞情況時,宋獻策給了三策。

上策當然是據襄陽抵禦清軍,如此對河南、山東屬大順兵馬還能指揮得動,並且可以在李過、高一功兵馬趕到後再組織一次反攻。

宋獻策認為大順雖接連兵敗,但底子猶在,禦營這邊有十萬兵馬,李、高那裏有五萬兵馬,河南連同荊襄也有十萬人馬,且千裏外的山東還有屬大順的淮軍數萬人馬,故而若能集中這些兵馬還是能夠取得對滿洲人的優勢的。

也不必畢其功於一役,只要一場勝利,就能扭轉如今大順的頹勢。

中策是襄陽不能守的話,就將荊襄兵馬帶上順江東征南京,取江南之地在手,休生養息個幾年再與滿洲人一較高下。

下策是入蜀。

入蜀不但意味著大順同大西徹底決裂,也意味著大順恐怕再難逐鹿天下。

李自成當然不願意入蜀,他希望的是奪蜀,但他實是被清軍打怕了,對立足襄陽信心不足,因此倒是有意東征南都。

但不管是選哪策,前提都是要將後面的清軍擋住。

否則大順做任何決策,都不過是替滿洲人做了嫁衣。

“我們在河南境內還有王體中的三萬人,定南侯董學禮同河南節度呂弼周怎麽也能湊出兩萬人,不如叫他們整兵再戰。”

磁侯劉芳亮這話說的都沒多少底氣,王體中是順軍老兄弟,可那呂弼周同董學禮都是明朝降官降將,現在大順失勢,這二人是不是還願意給大順賣命,誰都沒底。

再說皇帝死守西安,河南將士用命,還有個盼頭,如今皇帝連都城都棄了,自個都在逃跑途中,又憑什麽叫人家去當這拖阻清軍的炮灰。

“洛陽有平南伯劉忠的萬余兵,另外呂弼周說淮陰侯有一支兵馬在開封一帶,陛下可以下詔由呂弼周統一節制這幾路兵馬,不求他們能夠擊敗清軍,但能保住河南、南陽二府即可。”

宋獻策制定的撤離方案須經商州入河南府經南陽至荊襄,所以河南府同南陽府是絕不能有失的。

“王體中在懷慶打的不錯,殺了那個清軍任命的懷慶總兵金玉和,其部也是白旺的老底子,叫他頂一下應當沒有問題。”

王體中從前是跟袁宗第的,所以袁宗第比較了解這個老部下。王體中手下的將領王得仁還是袁宗第的鄰居。

李自成也不確定他現在是否還能指揮得動董學禮同呂弼周,不過有王體中在河南,董、呂二人就是有異心怕是也不敢輕舉妄動,便叫牛金星先擬旨派人發去。

風雪停後,李自成立命全軍啟程,生怕走得遲了再叫清軍追上。

大軍先是到了鄧州,後面追擊的清軍不知什麽原因暫停了追擊,使得順軍可以喘一口氣。

只是鄧州殘破,根本無法提供順軍需要的糧草,於是兩天後李自成又率部往商南方向行進。

路上曾有百姓攔道問永昌皇帝何時回來,李自成掩面不答。

至花園口時,河南節度使呂弼周卻是帶人來迎,這位原明朝的河南副使對李自成真的是忠心耿耿。

除了給禦營將士帶來了一些糧草外,呂弼周也給軍心士氣極度低迷的大順軍帶來一個好消息——大順的淮陰侯在山東兩蹶名王,取得了殲敵上萬的大捷!

“自陛下東征以來,山東一役為我大順罕見之大捷,滿洲親王豪格、恭順王孔有德被淮陰侯陣斬,傳首四方,凡我大順軍民聞之,無不鼓舞……”

呂弼周在知道山東大捷時,向來不喝酒的他可是喜的拉著幕僚連飲了幾杯,如今時隔一個多月說起此戰仍是眉飛色舞。

只是因為河南戰局反復的原因,呂弼周尚不知淮陰侯已經派人攜其奏疏尋找“中央”,稱淮軍即將全線反攻,請皇帝陛下及早部署。

“那淮揚子如此能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