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要城不要人

既然奉順,則必易幟。

真順、假順不重要,態度才重要。

一夜之間如春風吹過,揚州城頭除了原有的“淮”字大旗外,又遍插“順”字旗。

很快,揚州城內的官吏士紳和鹽商巨富們就知道淮軍已為順軍的事實,奇怪的是,不管是知府譚文道還是那幫士紳富戶,對揚州成為大順治下似乎不怎麽抵觸。

甚至,還不斷有人跟淮軍打聽,北方的新順王是否登基稱帝,大順王師又是否揮師攻占北京,王師又何日過大江取江南。

還有讀書人到“官府”詢問新朝何時開科取士,言語關心急迫。這些多半是沒什麽真材實學,卻想著新朝初立取士肯定寬松,說不得能“投機”一把得中功名。

由於淮軍自淮安來,又有漕隊封鎖運河,揚州城絕大多數人對於北邊的情況並不了解,故而那些在運河上跑買賣的商人見“賊軍”成了順軍,想必北邊都已是大順地盤,便推代表來問運河是否暢通,貨物能否北運,原先關卡厘稅當如何收取……

這些,陸四都叫那鄭元勛去應付。

這個明朝進士除了膽識外很有擔當,淮軍入城以後大小事務都是鄭元勛與陸四洽談,絲毫不顧此舉可能會讓他名聲狼藉,甚至引來殺身之禍。

揚州知府譚文道眼見鄭元勛事事願為,也樂得將事都推在他身上,結果弄得就好像鄭元勛是揚州知府似的。

那位最開始堅決不同意開城的蔣老太爺就私下罵鄭元勛是小人,諂附賊人,沒有氣節,枉負聖賢子弟,枉負朝廷功名。

考慮到當下淮軍並不缺錢糧,揚州百姓生活條件較其它地區明顯算是富裕,至少溫飽不愁,故陸四無意在揚州來一次“大清洗”,搞殺富戶濟貧民的傳統造反套路,而是如同在高郵那般繼續沿用明朝留下的治理體系,以使揚州局勢能在最短時間穩定。

只有穩定,淮軍才能源源不斷的從揚州這座巨富之城獲得供養,且不必大動幹戈殺人如麻,真如他恐嚇那番“僵屍遍野”。

這也是因為陸四起意以揚州為根據之地的原因,但是否能繼續下去,就看淮軍能不能頂住明軍即將到來的軍事圍剿。頂不住,只能將城中富戶洗掠幹凈快速轉進,做那流寇了。

大年初六那天,陸四讓人叫來鄭元勛,要其與自己一同巡視市井。早在除夕那天,陸四就叫揚州府出榜安民,大致內容就是“舞照跳,馬照跑”。

大年初一,一些膽子大的小商販們鼓起勇氣開張迎來第一批“賊客”,在生意爆好且分文不欠後,揚州的市井立時就熱鬧起來。

原定的廟會也在中午的時候鳴鑼敲鼓,重新張燈結彩,全城百姓扶老攜幼訪親走友,沉浸於過年之中渾然忘記這座淮左重鎮已經變天。

那天,瘦西湖上畫舫中的姑娘們生意最是好,歌舞升平,鶯鶯燕燕,一派太平景象。

甚至,揚州城門都是打開的,任由百姓出入。

當然,這是明面上的,暗地裏包括陸四在內的淮軍高層嚴密注視著城中一舉一動,散在城外的馬隊更是每隔半個時辰來報一次“平安”,長江上數十條漁船在不同區域搖晃著,一旦發現江上有明軍船隊則立時飛報。

在和鄭元勛巡視市井時,陸四發現有很多商鋪和百姓在沒有組織的情況下,主動在門上的“淮”字邊貼了“順”字。

“人心向順啊。”

陸四深為感觸,事實上甲申年的開端除了江南等地外,北方人心已完全在順,甚至鬧出明軍為了順利南逃冒充順軍,在實際還處於明朝管轄的州縣內通行。

結果這些州縣對“順軍”的到來無比歡迎,供吃供喝,是謂鄉野聞順軍至,奔走相告,皆呼安民。再有明軍來,卻是州縣堅閉,任喊不納。

搞出這一幕的好像就是高傑。

陸四想了又想,確定就是高傑部在南逃時冒充順軍經山東南下至徐州的,不過此時的高傑應當還在山西,這小子還得有一月才會收拾家當冒充大順軍從山西溜到河南,再從河南流竄山東,做那一路“騙吃騙喝”的勾當。

此事,也是對明末官軍形象的一大諷刺。

望著街上人頭攢動的人群,看著兩側攤鋪上琳瑯滿目的貨物,聽著那大人小孩的歡笑聲,陸四心中沒來由的痛了下。

沒有他的時空,這座城,壘屍及頂。

撫平心緒後,陸四讓孫武進買了幾串糖葫蘆來,隨手遞了一根給鄭元勛,道:“聽說鄭公擅畫?”

“啊?”

望著年輕“賊首”遞到自己面前的糖葫蘆,鄭進士著實有些發愣。

鄭元勛會畫畫這事還是和曹元一同投降的史德威部操守官蔡一清說的,據蔡說鄭元勛的山水小景,措筆灑落,士氣得韻,連已故大家董其昌都欣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