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第5/6頁)

偏軸轉體1080。

嗯,有點可惜,看他的速度和完成動作的質量,再來一個轉體,達到1440也還有余力。

但余樂有他自己的想法。

更多的周數他確實轉的出來,但這是坡面障礙技巧運動,抓板是一個很關鍵的動作,余樂總不能仗著自己的會轉圈,每場比賽都翻跟頭吧?

抓板動作必須跟上!

因而為了保證成功率,余樂就降低了轉體的周數,在更快地完成這個部分後,留下更多的時間去抓板。

這麽安排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余樂不打算做【安全抓板】,他想要在這個旋轉的難度上,去進行一個更高難度的抓板動作。

所以無論是抓板頭還是抓板尾,包括【日本抓板】這種掏板子內側的動作,都會影響他在空中旋轉的軸心。

他就必須在旋轉之後,留下更多的動作去抓板。

對。

這樣分解出來顯然不夠好。

一個真正的滑雪大神,可以在抓板的同時控制好旋轉的軸心問題,這才是渾然一體。

余樂還不是大神啊!

再加上最近都在死磕U型池,他只能盡量恢復和保持國內的水準,一直沒有明顯的進步。

余樂為了保證周數的情況下,上更難度的抓板動作,他只能這樣安排。

身體在旋轉完,開始打開的時候,余樂的身體也從最高處往下落。

十米的高度,完成一次抓板動作足夠了。

他將身體往後彎曲,滑雪板盡量往頭上靠,同時右手擰轉,憑著感覺去摸板尾。

不能回頭。

他的頭必須注視前方,才能夠保證重心的穩定,所以只能靠感覺。

這麽做當然有一定的失誤率,在上一場國內的比賽中,周曉陽的【卡車司機】就有一只手沒有摸到板,這也是他被扣分的主要原因。不僅僅是他沒有完成,而是以他的能力本可以完成這個動作,卻出現了失誤,所以裁判會扣更多的分。

余樂去抓板尾。

他如果不抓,只是旋轉然後落地,那麽這就是他原本的安排,在不了解他的裁判眼裏,就會根據他的表現和動作的難度打分。

但他抓了,沒抓到,那就是失誤,裁判會在這個動作的難度基礎上,扣分。

有時候,做了失誤,還不如不做。

這也是很多“保守派”的想法和選擇。

余樂其實也算是“保守派”,他很不喜歡自己滑無法掌握的技巧,然後一次次地失誤,一眼看過去都是無效分。

但這個險他還是願意冒的。

為什麽不呢?

他的速度很合適。

旋轉的部分也完成的很完美。

所以在萬事俱備時,他朝後抓一次,必須嘗試一次!!

雙腳一擡,腳趾一勾,身體後彎,手往後甩。

“噠!”

如此美妙的聲音響起,猶如天籟。

摸到了!

滑雪板堅硬的手感,穿過厚厚的手套,被他手掌上的神經末梢捕捉,就像被觸動了開關一樣,余樂的手指下意識地一扣。

抓住了!!

【單手板尾抓板】!

完成!

接下來,就是落地!

余樂腦子空前的清明,這一刻時間好像都在他快速思考的大腦前,變得緩慢。

他把自己的動作一個個拆解開來,控制著身體一個個去完成,同時又思考和預測著下一步,該落在哪裏,該活動哪些骨頭,又該調動哪些肌肉群。

或許說,幾乎大部分的運動,都來自於肌肉記憶,但如果在這個過程裏,大腦能夠參與進來,只要不是添亂,技巧會變得更加從容,落點也會尤為精準,體力的消耗也會降低,成功率自然大大提升。

余樂的感覺很好。

從他完成了U型池這個壓力最大的道具後,他腦子就變得格外清醒。

在這樣一步步的規劃下,說起來慢,實際卻是一瞬間的事情。

余樂落地了。

滑雪板穩穩地落在雪坡上。

沒有失誤!!

他成功了!!

他又完成了一個挑戰!!

余樂對今天自己的表現都覺得驚訝,這一路下來有如神助,他想要完成的動作都沒有絲毫的失誤。

是因為大賽嗎?

因為壓力太大,他成功化為了動力,實現了自我超越?

余樂其實挺想給自己比個贊,慶祝一下他到目前優異的表現。

可惜還不是時候。

就在前方,還有最後一個街區等待他的挑戰。

很有意思。

最靠近觀眾席的區域竟然是一個公園街區,而且是一個相對簡單的道具設計。

一共就三個。

中間部分是最基本的平橋。

左側是中間有階梯狀的橋。

右側是個斷橋,兩個橋中間的距離大概是半米。

選手剛剛從跳台上全速落下,面對這三個道具,需要做的只有一個,平息心跳,控制速度。

將近80邁的速度,根本無法在道具上有很好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