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身體朝後滑出, “唰唰”的聲音在耳畔響起,還有兩架無人機飛抵他的頭上,移動攝像機也從纜繩的一端出發, 鏡頭轉動,焦距伸縮,鎖定他的身體。

余樂知道, 從現在起,他身體的每一個動作, 他的微小失誤,都會通過這幾個攝像頭, 傳送到裁判的眼前。

被審視,被比較, 然後打出分來。

或許他的整體印象分一開始會很低。

但是沒關系。

他會通過自己的表現,刷新裁判對他的印象!

倒滑出發的身體滑過20多度的斜坡,不斷往左側傾斜,直至來到場邊的U形邊緣,身體往上滑出半米高, 再落下來。

速度加快了一點。

朝著他計劃的第一個道具滑去。

在這裏,等待選手挑戰的道具一共有四個, 離地只有30公分的平橋,離地80公分的平橋, 並排擺放在最中間的位置。

在這兩個平橋的兩側,分別還有一個3米X3米的斷橋, 以及一座彩虹橋。這兩座橋正是余樂打算挑戰的道具。

公園玩法的比賽,自然是選擇更高難度的道具更有優勢。

哪怕你能夠在30公分的平橋上完成450°的上橋, 但裁判依舊更願意選手挑戰270°的彩虹橋。

這是刑世傑說的。

作為國際裁判, 他的審判標準一直符合國際主流, 在幫助自己國家運動員講解規則問題的時候,也不遺余力。

可惜這次的“歐洲杯”他並沒有分配來擔任裁判。

余樂打算先挑戰斷橋,他在國內的最後一場比賽,在“墻”的前面就是一座斷橋,他為了挑戰“墻”,在這個道具狠下了一番苦功,現在正是完全掌握,狀態正好的時候。

毫無疑問,必須斷橋。

余樂通過U型邊墻,直直來到斷橋一側的平台上,轉身目測距離,然後猛的一跳。

向左轉體,大於270°上橋。

成功!

雙腳穩穩落在橋上,身體不搖不晃,技巧嫻熟,平衡和旋轉能力得到展示。

橋面的光滑和堅硬,讓穿在腳底的滑雪板感覺相當不適,就像木板與鋼鐵撞擊在一起,硬碰硬的觸感,橋面的微小弧度更是加大了在上面站立的難度。

但每一個來到這個賽場的選手,最低的要求都是必須在橋上站穩,並且能夠從頭滑到尾。

站在橋上,並不值得稱贊。

不過余樂上橋後,就挺直脊背的動作還是讓裁判眼前一亮。

脊背挺直不但會顯示出氣質,增加好感度,也會讓裁判覺得你在“橋上”比較從容。

這是高手的做派。

余樂當然不是什麽高手,他只是被柴明放縱著,由著他尋找更加適合自己的重心方法,從未要求過他像其他從基礎訓練出來的隊員,進行固定姿勢的平衡技巧。

余樂不需要!

過去十二年的訓練,讓他的身體有一套自己的平衡機制,有利於他的發揮,也只適合他。

幸運的是這個上了橋就通過腦袋頂上和脊椎一起找軸心的習慣,也特別的漂亮。

就像踩著沖浪板一樣的姿態,在從容滑到橋尾時,膝蓋只是一曲一繃,身體就筆直的像倒過來旋轉的“竹蜻蜓”似的,倏忽間就來到了第二個橋上。

轉體180!

橋上跳!

完成的輕松無比!

真正練熟了的動作,對於余樂而言,不比吃飯更難。

他對【橋上跳】這個技巧,太有信心了。

從容落在下半截橋上,余樂又再度站起來,通過頭頂正中找到重心的同時,他身體的每個部件也在以脊椎為主,進行著一系列猶如精密機器一般的調整。

當他再度站直的時候,就代表他的重心已經穩了。

不過也因為他有一個往上站立的過程,因而需要更多一點的時間。身體此時還在橋上,以非常快的速度滑行,一旦距離過短,余樂就無法接連做出更加復雜的動作。

下橋。

余樂只是轉了一個90°,正面落地。

側面的倒滑上橋已經展示完成,接下來就是正面的挑戰。

余樂看上的是這個區域最特殊的道具。

“屋頂”。

如果一定要形容,這個“屋頂”就像華國古代的房子,三角形的屋頂,最頂端是屋脊,長度為六米。

屋脊一側則是傾斜的角度,還雕刻有瓦片的文理。

當然這個設計並不是為了致敬華國建築,實際上在奧國的村子裏,到處都可以看見這種瓦片似的老房子。

這個設計有很強的地域特色。

不過如果只是這麽一個設計,它最多就是造型奇特一點,只要選手選擇從屋脊上滑過,就是最普通的平橋。

大賽組費盡心思設計的特色道具,怎麽可能就是一座平橋那麽簡單。

首先這個“屋頂”位於深坑裏,整個深度大概是一米,與平台落差是80厘米,也就說總體高度是1.8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