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第6/7頁)

瞧著瞧著。

主裁判就看見余樂朝著窄橋過去。

唔……有點失望。

在道具區裏,最簡單的就是平橋,然後就是窄橋。

只是這點差距在職業運動員的眼裏,幾乎不存在,窄橋就是低難度道具!

省隊運動員滑的也就是這個難度,毫無驚喜。

於是,剛剛加到20分的印象分,“叮咚”一聲,掉了2分。

18分了。

距離及格還遠呢。

主裁判連續眨了一下眼,緩解幹澀的眼睛,再一睜眼,就看見余樂又一個旋身上橋。

又是一個270!!

正面上橋!

這小子的旋轉能力不錯,很穩,難度也有……

思緒剛剛轉到這裏,就看見上橋的余樂,並沒有停下他旋轉的腳步,在確認上橋並且重心穩定的情況下,他進行了第二次180°的跳躍旋轉。

【橋上跳】!!

270°正面上橋+【橋上跳】!!

連續兩個難度技術動作!!

“啊?”主裁判發出了一聲輕微地驚呼。

這一瞬間,他有一種自己正在參加世界大賽的感覺。

這種連續的高技巧,以及從容感和優雅感,他發誓,在國內的比賽從未看過。

這是哪兒來的運動員?

最近也沒聽說有什麽國外的高手歸化到華國啊?

兩個高難度的技巧運動,在裁判們的心裏,“叮叮當”地響,瞬間就加了50分。

78分!

何止及格!

還是中上水平呢!

要不是等著看余樂的跳台出來,就憑著余樂前兩個道具的技巧運用,他們就已經對余樂留下了深刻的記憶,極好的印象分。

這是名很出色的運動員。

但可笑的是,他們之前並不知道他的名字。

賽前的裁判會議白開了,這麽一個運動員他們竟然在賽前沒有絲毫地關注。

叫什麽來著?

33號選手,余樂!?

咦?

這不是國家隊才轉項過來的那批運動員嗎?

開會的時候倒是提了一嘴,但考慮到他們才轉項不久,即便身體素質都不差,又很對標空中技巧,但短時間內也很難出成績,誰也沒往心裏去。

包括余樂的來歷,也沒人在會上提,因而幾乎所有人都對余樂底細不明不白。

冷不丁的,在今天看見余樂的比賽,心裏眼裏就剩下兩個字,驚艷!!

難度有,還從容,像是在雪上浸泡了十多二十年的老家夥,滑雪就像是吃飯喝水一樣簡單,既優雅,又瀟灑。

余樂在兩個道具上的表現瞬間就征服了裁判,哪怕他下橋的時候沒有運用上技巧,也不會再降低裁判對他的印象分。

那可是270°正面上橋,接180°【橋上跳】啊!

如果說,余樂是在下橋的時候做的轉體技巧,他們還要平靜點,可這上橋轉接橋上跳,沒有足夠的實力和自信誰敢做?

平地轉直線都要暈能,更何況是在那麽快的速度,踩著滑雪板在窄橋上做,多厲害啊!

裁判們在心裏一致誇贊余樂,驚艷無比。

至於余樂。

懊惱的要死。

他漏動作了。

他之所以選擇窄橋,就是為了玩技巧,上橋轉、橋上轉和下橋轉,平時訓練的時候大體都可以拿下,這是他重點訓練的一個“難度儲備”動作。

結果呢?

到了比賽竟然沒有發揮好!!

他幾乎可以想象柴爸爸黑成鍋底的臉。

當然他自己也不好過,白瞎那麽多的力氣和準備,橋上的一旋讓他差點失衡,轉眼就到了下橋的時候,哪裏還敢再加動作。

總之就是沒做好。

比賽還在繼續,後面還有難度。

第二輪再發力吧。

余樂都來不及嘆氣,更來不及為自己精心籌備卻慘遭滑鐵盧的表現反省,下一個道具就已經近在眼前。

毫無疑問,這個道具要挑戰的是弧形橋。

余樂在弧形橋上別有天賦,對他而言弧形橋和平橋的差距並不大,只是最近的訓練重點都在前兩個橋上,他確實很缺時間,這個橋暫時沒辦法加難度。

就保守地滑唄。

這是一個和訓練時候不太一樣的弧形橋,上橋的前半段橋身往雪道外面傾斜,然後在六米處驟然又朝內彎折。

直入直出,一副鋼筋鐵骨絕不妥協的硬朗姿態。

但余樂不能和它硬碰硬。

若是角度選擇不好,彎折處一定會掉橋,這也是余樂和柴明都沒有進一步在這橋上安排技巧的原因。

余樂現在的能力確實還無法駕馭這種橋。

當然他上弧形橋,本身就已經代表了他的能力。

追著余樂滑下的第一組裁判和第二組裁判在這個位置匯合,視線的余光用來控制方向,剩余的全部注意力都落在了眼前的身影上。

不出所料啊!

實力者果然會更喜歡挑戰難度!

弧形橋。